近來看政府招標網,發(fā)現醫(yī)院多個項目整體打包的現象增多了,常見一個科室所有要采購的十幾種設備(品種多者達30多項)都放在一個項目包內,并且要求投標的廠家必須能同時提供這十幾種設備,否則沒有參加競標的資格!
問題是有幾家公司能夠同時生產幾十種設備?有幾個廠家能保證同時生產的幾十種產品的質量都是最優(yōu)的?或者性價比都是最好的?答案幾乎都是否定的!
舉例來說,目前很多醫(yī)院都在改造消毒供應中心,能為消毒中心同時提供所有產品的只有三家公司。
如果醫(yī)院再在相關性能指標上提些要求,也就只有一家公司能符合招標要求了。這家公司中標無疑,而且中標的價格能讓企業(yè)相當滿意,因為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這樣做難道與招標采購的初衷相吻合嗎?
整體打包采購是一家歡樂多家愁,很多優(yōu)秀的產品失去了參加競爭的機會。
為什么某些醫(yī)院熱衷于多個項目整體打包呢?走訪了一些參加整體打包項目招標的醫(yī)院,他們對整體打包的優(yōu)越性總結如下:一是可以多種設備從一家采購,不需要組織多次招標采購,并且也不需要簽訂多份采購合同,付款時也只需要針對一家,采購部門的工作量大大減輕。二是售后服務管理起來比較方便,不需要與多個廠家聯系,只需要聯系一個廠家的售后服務部就可以解決所有設備的維修問題,大大簡化了售后服務的流程,避免和多個廠家溝通帶來的時間耗費,最終影響設備的使用以及醫(yī)院器械的周轉效率。
那為什么也有較多醫(yī)院沒有過多參加整體打包招標,甚至對整體打包持反對態(tài)度呢?走訪多家醫(yī)院后,了解到他們認為,一是一家企業(yè)不論規(guī)模有多大,由于能力的局限,無法保證精通所有的產品,有些產品甚至是找專業(yè)生產廠家生產,然后貼自己的商標(所謂貼牌生產),再銷售給醫(yī)院。這樣的流通過程必定增加銷售成本,醫(yī)院需要為額外增加的流通費用買單。由于制造商只有部分產品是質量最好或性價比最好的,其他部分的產品質量一般或者較差,如果整體打包就必須購買一個廠家所生產的所有產品,有些性價比不高,甚至質量很差的設備都一起進了醫(yī)院。如果分項購買,幾十種產品,每種產品或者大多數設備,都能保證購買到的是質量或性價比最好的產品。其次多個廠家參加招投標,有利于價格競爭,有利于價格透明。參加投標的公司多了,價格相對就會降低。三是整體打包容易滋生腐敗。四是
整體打包不利于市場的正常發(fā)展,把設備購買變成了少數人的游戲,大部分廠家都失去了參與的機會,違反了招標公平競爭的原則,從起點開始就是不公平的了。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