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奢侈的行政運行、奢侈消費背景下,政府集中采購中表現出來的奢侈現象反沒有收斂跡象,卻日盛一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鄭健齡說,政府機關暗中攀比采購之風越來越盛,今日不治理將難于收拾。在政府采購行為中,追求高檔、重進口、輕國內等“出手不凡”的高姿態(tài)令人側目,它最終使政府采購未實現節(jié)約、高效目的,反而是“政府采購冤大頭”,比產品通行市場價高出許多,之中的腐敗及回扣問題也日益凸現。比如,明明在市場上1100元能買到的打印機,一經政府采購就變成了1500元,而且還無還價余地。
政府采購越來越變質、變味,不僅沒有成為遏制暗箱操作的良方,相反越來越成為權力尋租的“有效機制”,“中國式奢侈”加大了采購費用的支出。
最具焦點的車輛采購,一味求洋求派求新求全,對中低檔車不理不睬。政府室內辦公設備,更是“真皮座椅老板臺,空調電視電腦隨時開”。領導的“隨身行頭”,常常是日新月異,舊貌換新顏。手機,不到半年今又換;手提包,今天提這明天拎那;茶杯,不銹鋼落伍、磁化杯過時,與時俱進換個納米杯……從1986年到2005年,我國人均負擔年度行政管理費用由20.5元漲到498元,增長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長14.6倍。
建設節(jié)約型政府,路該怎么走?
“中國式奢侈”高峰林立,風光無限,誘惑無限,引無數趨從者競折腰。對“中國式奢侈”的病因,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權力監(jiān)控不到位,從決策、實施、監(jiān)督到問責,都在“體內循環(huán)”,社會責任感嚴重缺失。建設節(jié)約型政府,突破瓶頸在于政府自控力缺乏,他控力制約明顯跟不上,行政權力運行不透明、不公開。人民群眾面對領導干部,除了“仰視”和“感慨”外,似乎沒有能力和渠道制約他們的行為。
把行政費用控制責任落實到具體人
一段時間以來,在行政權力運行透明度較低的條件下,因沒有把節(jié)省和保護公共資源的問責制、行政成本的產效考核制落實到具體領導頭上,責任主體缺位,任由“行政支出成本居高不下、進而誘發(fā)公款消費、灰色消費”存在,卻沒有或少有“硬碰硬”的懲戒,慢慢形成有錢“不花白不花,白花誰不花”的結果。值得憂慮的是,因主管領導決策至高無上,相關人員即使有意見,也顧慮到領導可能會歧視、報復,形成“上級不好監(jiān)督、同級不愿監(jiān)督、下級不敢監(jiān)督”的局面。最為糟糕的是,行政財政預算執(zhí)行的彈性化、易變通性更是無人監(jiān)管、無人說“不”,為政府官員大手大腳花錢提供了諸多便利。
據統(tǒng)計,中國有近4000萬名各級干部,如此之眾的職務消費要做到實打實,僅憑提倡他們要節(jié)儉—不是成效不大便是于事無補,必須有專門的部門或人對行政奢侈浪費問責。把行政費用控制責任落實到具體人,把各級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列為第一責任人,透明公開,隨時允許問詢,出現問題嚴肅處理,才是正途。建設節(jié)約型政府,算好管好經濟賬,推行公務接待“公示制”、“實名制”和“超標離崗制”,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讓行政成本真正回歸“本位”,有效懲治“損公肥私”、“公款享樂”,干部作風也就會跟著變好。
北京律師韓傳華擬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餐飲票據管理法”,不但能遏制公款吃喝,還可抑制用餐飲發(fā)票搞經濟犯罪。當前,很多經濟犯罪采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多次使用中小額餐飲發(fā)票從中獲取非法利益。一個人貪污100萬元,查出來便是人贓俱獲;但如用餐飲發(fā)票來搞個人貪污,頂多是個款項使用過多,查來查去結論就是單位財務管理不清?!安惋嬈睋芾矸ā卑巡惋嫲l(fā)票、菜單與具體人掛鉤,誰也不敢拿自己的名字開玩笑。君不知,荷蘭一位政府官員請客吃飯,公布他的菜單時發(fā)現有一盤鵝肝,當時因為鵝肝太貴,這位政府官員便被辭退。
人民群眾有權監(jiān)督
很多地方財政資金流向,往往是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說了算,個人化傾向非常嚴重,這樣難于保障財政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政府的錢,來自公民納稅,公民有權利通過人大代表和監(jiān)察部門對政府開支進行預算審查和監(jiān)督,有權利了解區(qū)域資金匹配情況、具體投向和資金運行效益,對出現問題的領導有權請其調離崗位。這樣,才能保證財政資金優(yōu)先用在促進就業(yè)、社會保障、教育衛(wèi)生等關乎民生的領域。解決“中國式奢侈”問題,必須要有一攬子方案,多管齊下、協(xié)同治理。
全國人大代表褚君浩,就如何“剎住奢侈投資之風”的一席話可謂直言不諱。他說,問題的要害—首要是加強人民群眾對工程項目的科學民主決策與監(jiān)督,加強專家咨詢的制度,加強決策后的責任問詢制。一些領導干部上臺后,為了政績辦了一些很不切合實際的事,為了個人升官做了一些勞民傷財的事情,將人民的錢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雖然他們的很多決策錯了,但卻一直沒得到應有的追究。這就使得奢侈投資之風,得不到及時糾正,反而助長了其囂張氣焰。正所謂“逆風不剎,不會自止”。
該“下課”必須“下課”
不說奢侈投資風,不說官場名車消費,不說奢侈出國旅游,單說公款吃吃喝喝,為什么中國公務接待標準“上得去,下不來”呢?江西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李云龍說,目前在我國,公款吃喝還只是一個違紀問題,還沒有上升到貪污定罪的高度,給公款吃喝者定罪立法,還沒有先例。好像大家你吃我吃,又沒弄到自己家里去,就是吃得滿嘴流油也無關痛癢。飯費單子滿天飛,單位領導一簽字就能報銷,誰的數量最多,誰的消費最大,誰最奢侈,誰也不清楚。我國公務消費、公務接待雖有一定標準,但從來沒有誰因嚴格執(zhí)行受到獎勵,誰因奢侈超標被勒令“下課”。
把行政費用占GDP和財政支出的比重、公務人員人均行政費用和行政費用增長率等作為行政費用的控制指標,變得十分緊迫。如果不將政務成本和公務消費單分別列入政府部門負責人和公務員的廉政考核檔案,不實行一票否決,“節(jié)儉”喊得再響也無濟于事。如果對超標消費者,采取的只是“誡勉談話”,而不是責令“下課”,消停不了幾天,奢侈之風還會卷土重來。“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惟艱?!庇辛酥贫鹊囊?guī)范和制約,節(jié)約型政府才有保障。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