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供應商雖是重要的當事人,但卻是事實上的弱者。營造和諧采購環(huán)境,對供應商實施人文關懷,保障供應商的各項合法權益是實現供采雙贏的基礎,“標前輔導”、“標中糾錯”、“標后補課”則是三個極具人性化的關鍵性舉措。
進行預防“標前輔導”
一方面要對供應商進行投標心理輔導。幫助供應商確立良好心態(tài)。鼓勵供應商多參加投標,參加就有機會,不參加機會就沒有,但不能患得患失,要做到贏得輕松,輸不氣餒,舉重若輕,失意時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情,保持克制。企業(yè)做政府采購要坦然面對“壞消息”,因為競爭是無情的,誰都無法預料結果,在公正的招標環(huán)境下,誰都無法控制和左右招標結果,要審視自己和別人存在哪些差距,然后虛心向招標人和評委甚至是“對手”咨詢自己的差距所在,迎頭趕上,如果懷疑招標評標中有不公正行為,應在掌握確鑿證據的前提下投訴維權。
同時,提醒供應商自覺地做到不懂就問。作為“輔導老師”要以親和形象示人,拉近和供應商的距離,要不厭其煩為供應商釋疑解難,使供應商避免不懂裝懂,從而帶著問題去投標,根據自己的實力穩(wěn)打穩(wěn)扎。要幫助供應商樹立誠信形象。通過輔導,讓供應商信奉以實力取勝,不搞旁門左道,不搞投機行為,遏制串標、陪標、圍標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讓供應商明白:參與政府采購無論結果如何,誠實信用時刻都不能丟失。
另一方面要對供應商進行投標行為輔導。首先是注意投標中的細節(jié)問題,以免因小失大,確保取得“入場券”。告知并強調投標的諸多注意事項,要求供應商在決定投標前認真研究招標文件,弄深弄透招標文件規(guī)定的每一個細節(jié)問題,如:投標人身份證明,是法人代表親自投標還是其授權人投標;投標時間,寧可早到十分,也不遲到一秒;投標方式,是現場投標還是郵寄投標;投標保證金,是以銀行匯票、銀行保函還是以其它方式遞交等等。
其次要對招標文件作出實質性響應,提高投標文件的有效性,輕松通過資格性和符合性審查。只有對招標文件作出實質性響應的投標才是有效的,以貨物類采購為例,投標供應商應在產品的配置、使用性能、售后服務、交貨期限、價格的合理性等招標文件規(guī)定的實質性內容作出無條件響應。
再次要精心制作投標文件,講究針對性、條理性和美觀性,爭取得“高分”。供應商要把功夫和心思用在具體的投標項目上,一旦決定投標,就必須全心投入,有的放矢,針對招標文件確定的評標標準準備投標文件,如同考試一樣,答題要圍繞試題不能“跑題”,該展示的就要毫無保留,不要遮遮掩掩,相關資格證書、歷史合同如沒有千萬不能捏造。投標文件的格式、章印、密封、材料排列次序也要按法律規(guī)定和招標文件要求操作。
完善文件 “標中糾錯”
招標采購單位要拉長接收供應商投標文件的時間,給供應商糾錯機會。從一些招標公告上可以發(fā)現,招標采購單位從接收供應商的投標文件到遞交截止時間僅有半個小時,如此短暫的時間,即使投標供應商發(fā)現有錯,也來不及糾正,即便糾正了,也無法做到按投標文件的規(guī)范標準來操作。從投標到截標這個時間段過短影響了供應商“訂正”投標文件的質量,因此,作為招標采購單位應拉長這個時間段,放到5天左右。
另一方面,評標委員會要做好問題澄清工作,在所有問題都澄清后再進入正式評審程序。一要認識到問題澄清的重要性,只有把投標文件中的存在問題澄清了,才能進入下一個評審程序,包括評審專家、采購人代表在內的任何一個評委都要善用慎用手中的評審權,既對投標供應商負責,也對自己負責,帶著問題搞評審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評委們應保持清醒頭腦和良好的敬業(yè)精神。二要在法定范圍內進行,任何超范圍澄清,尤其是改變投標文件實質性內容的澄清本身就是一種違法違規(guī)行為,當然,問題澄清只限于對投標文件中含義不明確、同類問題表述不一致或者有明顯文字和計算錯誤的內容,而不能超出投標文件的范圍,更不可改變投標文件的實質性內容。三要按規(guī)范程序操作,澄得明白,毫不含糊,清得徹底,不留“尾巴”。要把握時間,問題澄清應在初審工作結束后、比較評價工作開始前進行,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后,更不能邊評審邊澄清。問題澄清的提問人應是評審專家,答復人應是投標人或其授權代表,有問則必答。
借鑒改正 “標后補課”
招標采購單位要主動接受落標供應商的監(jiān)督,公布評審情況,敢于讓供應商“挑毛病”。評標結束后,不但要公布意向中標供應商的排序,而且更要公布詳細的評審情況,這既是對評審專家們的監(jiān)督,也利于供應商相互之間的監(jiān)督。采用綜合評分法和性價比法的招標項目,要公布所有評審要素各投標供應商所得的分值;采用最低評標價法的,要公布全體投標供應商對招標文件作出的實質性響應情況;采用非招標方式采購的項目,采購活動現場應公布供應商的報價,并同時公布對產品滿足采購需求情況及質量、服務的評審情況。
另一方面,招標采購單位要及時組織評審專家為落標供應商“補課”,讓他們知道自己有什么失誤,與中標供應商差距在什么地方,不至于“亂挑毛病”。評標結束后,評審專家們不要急于離開,要和全體落標供應商進行集中交流,指出落標供應商的差距和失誤所在,集體“補課”后,落標供應商還可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與評審專家和招標采購單位的項目負責人進行溝通。供應商應該保持平常心對待落標的事實,珍惜機會,謙虛主動地討教,才能亡羊補牢,同時也給招標采購單位和評委們留下良好的印象。通過“補課”要讓供應商掌握政府采購評審的基本常識,教會供應商如何高質量地制作投標文件,避免犯關鍵性和常識性錯誤,告知供應商如何正確主張自己的各項合法權益。
來源: 政府采購信息報 張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