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政府采購規(guī)模和范圍不斷擴大,供應商質疑案件有所增加。調查后發(fā)現(xiàn),政府采購質疑主要集中在預中標供應商商務資質以及產品技術指標等方面。質疑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部分項目評標標準不科學,招標文件需求不具體,專家自由裁量權太大;二是部分專家存在不熟悉評標規(guī)則、對所評項目相關行業(yè)不精通以及主觀傾向性比較明顯等問題,在我國當前政府采購依靠專家評審的制度設計下,專家“不?!被颉安还敝苯佑绊懺u標的客觀性;三是供應商不了解采購規(guī)則或濫用質疑權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質疑的產生一方面說明供應商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采購工作是一種促進;另一方面,也說明政府采購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如何在依法采購的前提下,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加強制度約束,堵塞采購漏洞,從源頭上減少供應商質疑,成為擺在集中采購機構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強化集采機構內部控制
“打鐵還得自身硬”。集中采購機構要想做好采購項目的第一道“防火墻”,還得從強化內部控制入手。目前,大多數集中采購機構都能按照法律要求建立內部約束制衡機制,在內部流程的設計中融入內部控制的思想。一方面,合理安排機構設置和人員分工,加強崗位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另一方面,嚴格履行內部審批程序,層層把關。
雖然目前因集中采購機構程序上違規(guī)操作引發(fā)的質疑不多,但集中采購機構的工作人員決不能放松警惕,要結合治理商業(yè)賄賂,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加快政府采購電子化建設,推行網上競價,積極探索網上采購的有效方式,減少采購活動中的人為因素,消除暗箱操作的隱患。
做好采購項目前期準備工作
進一步完善招標文件。集中采購機構應對政府集中采購的實踐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并針對業(yè)務操作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汲取經驗教訓,積累經驗,不斷豐富、細化招標文件。應明確相關概念,盡量減少“灰色地帶”,避免因表述模棱兩可產生歧義而引發(fā)的質疑,不斷提高招標文件的專業(yè)化水平。此外,政府集中采購機構還應根據采購業(yè)務的成熟程度,針對不同貨物、服務等種類出臺專門的招標文件范本。
堅持采購項目論證制度。實行采購項目論證制度是消除采購需求歧視性、排他性,確保各項指標科學合理的重要制約手段。目前,部分集中采購機構已經將“項目論證”制度化,明確規(guī)定重大采購項目必須分別召開面向專家和供應商的咨詢論證會,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同時,評標細則隨招標文件一同發(fā)布,供應商對招標文件或評標細則有疑問,在限期內都可以提出,保證充分競爭和項目質量。
不斷提高評標辦法的科學性。制定評標辦法的重要原則是,盡可能量化每一項評標標準,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定性分析指標要摸索可操作性的量化分析方法;削弱專家的自由裁量權,逐步實現(xiàn)標準化評分。
首先,對定性指標進行分解。如企業(yè)信譽可以分解為銀行資信狀況證明、用戶反饋信息、是否有違法記錄等;其次,嘗試變打分為評定等級。例如,專家對供應商在市場上的商譽不做直接打分,而是在評標細則提供的“最好、較好、良、較差、最差”的五個級別中進行選擇,然后由電子評標系統(tǒng)自動轉化為相應的分數。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種方式更直觀,也更有助于專家評價供應商之間的細微差別。
此外,還可以借鑒工程評標的先進做法,并保持同類項目在一定時期內評標細則的連貫性。
加強專家監(jiān)督管理
評標過程是招投標活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質疑的“高發(fā)地帶”。集中采購機構作為政府采購活動的組織者,依法組建評標委員會,應該充分發(fā)揮對評標專家最前沿的組織管理。
擴大專家?guī)烊萘渴腔A。目前,各地專家?guī)煲殉蹙咭?guī)模,涉及的行業(yè)和種類也比較多,基本能夠滿足采購工作的需求,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仍暴露出容量有限、分類不細致的問題。另一方面,只有專家?guī)烊萘孔銐虼螅拍芙档蛯<抑貜驮u標的概率。因此,必須擴大專家征集的范圍,細化專家分類標準,確保每次隨機抽取的專家是真正懂行、真正能為采購項目把關的專業(yè)人士;其次,完善專家抽取程序,通過短信通知、語音通知等方式,減少人為因素。
加強制度約束是核心。通過制度約束專家的評標行為是對專家監(jiān)控的重要途徑。具體而言,首先,必須嚴格執(zhí)行專家回避制度。其次,嘗試公布專家打分表。選擇部分成熟項目進行試點,在評標委員會內部及評標現(xiàn)場公示,再逐步發(fā)展到網上公示,這是外部監(jiān)督內在化的有效方式。三是,嚴肅評標現(xiàn)場紀律。嚴格實行專家獨立打分的做法,禁止專家在評標現(xiàn)場發(fā)表傾向性言論。第四,還應建立專家后評價制度。評標活動結束后,現(xiàn)場監(jiān)督人員及集中采購機構工作人員應對專家的評審工作進行打分,以此作為評價專家職業(yè)素質、工作態(tài)度等情況的依據。
完善硬件條件是保障。對評標室進行封閉管理,配置屏蔽電子信號或電子信息的專門設備,并安裝監(jiān)控設備,對專家的評標活動實行全過程錄像、錄音,確保評標結果的公正性。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