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類政府采購方式須“取長補短”
http://www.scshapp.com/index.php
發(fā)布日期:2010年07月19日
政府采購方式分為招標采購和非招標采購兩大類,招標采購方式在操作上相對比較嚴謹,兼顧的價格和非價格因素的綜合評審,但缺點是投標報價“一錘定音”,不容更改;而非招標采購方式可以進行多次的“討價還價”,但不足是對價格以外的因素缺乏系統(tǒng)評審。因此,有必要發(fā)揮兩類采購方式的“特長”,相互借鑒,從而采購到性價比最優(yōu)的標的物。
現(xiàn)行招標采購和非招標采購運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招標采購活動中,傳統(tǒng)的一次性密封投標報價導致廢標和高價中標的概率較大。通常,無論是公開招標,還是邀請招標,投標供應商的報價均是一次性,是不可變動的(不包括計算錯誤)。開標后,當出現(xiàn)投標報價過高(最低投標報價過高或全部投標報價均過高)的情形時,供應商無法調(diào)整、招標采購單位更不能調(diào)整、評審專家也無權調(diào)整,招標工作就顯得很被動。從投標有無串通嫌疑的看,一是沒有串通嫌疑的正常投標報價過高,一種情況是供應商投標報價均突破采購預算,且采購人不能支付,結果導致廢標,增加招標活動的操作成本,另一種情況是供應商投標報價雖未或未全部突破采購預算,即便是最低投標報價,也高于正常價格水平,采購人不能接受,但廢標也沒有理由,致使招標工作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無奈之下,采購人最終不得不接受高價中標的現(xiàn)實。二是存在串通投標嫌疑以人為抬高標的物報價。出現(xiàn)串通報價嫌疑時,但其中最低投標價未超采購預算,對于是否存在串標行為往往難以掌握確鑿證據(jù),招標采購單位陷入兩難境地,廢標沒有理由,定標又嫌價高。從以上情況分析來看,只允許投標供應商一次性密封報價,會增加廢標的概率和高價中標的可能,而無論是廢標、還是高價中標,都對招標采購單位不利,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招標采購單位沒有任何回旋余地。
在非招標采購活動中,往往會出現(xiàn)“惟價格論”的不良傾向,給采購質量留下了較多隱患。非招標采購的成交標準是“滿足采購需求,質量和服務相等且報價最低”,其實“質量和服務相等”是最難甚至是無法衡量的,結果很多談判活動最終僅以“報價最低”作為成交標準,從而帶來了不少問題。將非招標采購簡化成“詢價”,將價格高低作為判定供應商成交與否的惟一標準,忽視了對參加談判活動的供應商資格條件的審查,忽視采購需求及質量和服務的評審,這樣既違背了政府采購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也給實際工作帶來不少后遺癥。在絕對強調(diào)低價成交的非招標采購中,成交供應商提供的產(chǎn)品或服務往往不能充分滿足采購需求,采購合同后期追加項目較多、金額較大,很可能“買的沒得撈得多”,且追加的采購項目單項價格較高,出現(xiàn)“低價成交、高價履約”的后果;還有一些供應商低于成本報價一旦成交,便在產(chǎn)品的質量、服務等方面打折扣,在工程項目上偷工減料,采購人得不到可靠的質量和服務保證,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如:臺式標配電腦沒有鍵盤和鼠標、三年上門服務的打印機換成一年服務等怪現(xiàn)象,其實也驗證了一條“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這句俗語。
實現(xiàn)兩類采購方式的“取長補短”
在招標采購活動中,對于報價部分在開標后實行二次競價,并以此作為價格部分的評審依據(jù)。在招標采購中引入二次競價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減少廢標發(fā)生的概率,體現(xiàn)低價中標原則。具體操作上一定要嚴謹,首先,必須事先聲明,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招標文件應明確規(guī)定對報價部分在開標后進行二次競價,要求投標供應商準備一份加蓋公章的空白報價表,二次競價為最終投標報價,采用綜合評分法的,二次競價后的最低投標報價為價格評審的基準價;其次,必須確定規(guī)則,規(guī)定二次競價不得高于開標后的投標文件中原始報價、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搞惡意競爭,高于首次報價或明顯低于成本的二次投標報價無效;再次,必須公開透明,開標后,二次競價現(xiàn)場進行,供應商不準相互商量,供應商相隔距離要大,通訊工具全部交由現(xiàn)場監(jiān)督人員保管,嚴防現(xiàn)場串通報價,報價由公證員現(xiàn)場公布。
在非招標采購活動中,對供應商的非價格因素進行綜合評審,并將評審結果作為判定成交的重要標準,從而在堅持低價成交的原則下保證采購質量。在非招標采購項目中也象招標項目那樣對供應商的資格性條件、符合性情況、技術性指標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審,一方面可以保證成交供應商能滿足采購需求,另一方面也對供應商的非價格因素進行客觀評判以衡量質量和服務是否相等,為最終依法合理確定成交供應商提供可靠依據(jù)。模擬招標的做法,首先,將供應商參加采購的資格條件、綜合評審的要求、成交供應商確定標準、供應商需提供的相關材料均須在非招標采購文件中逐一明確,將具體的采購需求列入文件之中,要求供應商提供相關資格性、符合性和技術性證明材料和對采購項目的響應文件;其次,嚴格評審,招標采購單位要事先準備好評審用表,在非招標采購的程序上要按照招標評審的方法,對全體參與采購的供應商進行資格性和符合性審查,兩項審查均獲通過的供應商進入正式采購程序,進行二輪或多輪競價以確定最終報價,同時對各供應商提供的產(chǎn)品的質量和服務以及滿足采購需求的程度進行評審,進行量化打分,并對全部參加采購供應商的技術性指標進行排序;還要注意的是,整個評審和談判過程要置于紀檢監(jiān)督和財政部門的監(jiān)督之下,在專家抽取、程序公開等重要環(huán)節(jié)上務求公正、透明。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wǎng)
現(xiàn)行招標采購和非招標采購運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招標采購活動中,傳統(tǒng)的一次性密封投標報價導致廢標和高價中標的概率較大。通常,無論是公開招標,還是邀請招標,投標供應商的報價均是一次性,是不可變動的(不包括計算錯誤)。開標后,當出現(xiàn)投標報價過高(最低投標報價過高或全部投標報價均過高)的情形時,供應商無法調(diào)整、招標采購單位更不能調(diào)整、評審專家也無權調(diào)整,招標工作就顯得很被動。從投標有無串通嫌疑的看,一是沒有串通嫌疑的正常投標報價過高,一種情況是供應商投標報價均突破采購預算,且采購人不能支付,結果導致廢標,增加招標活動的操作成本,另一種情況是供應商投標報價雖未或未全部突破采購預算,即便是最低投標報價,也高于正常價格水平,采購人不能接受,但廢標也沒有理由,致使招標工作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無奈之下,采購人最終不得不接受高價中標的現(xiàn)實。二是存在串通投標嫌疑以人為抬高標的物報價。出現(xiàn)串通報價嫌疑時,但其中最低投標價未超采購預算,對于是否存在串標行為往往難以掌握確鑿證據(jù),招標采購單位陷入兩難境地,廢標沒有理由,定標又嫌價高。從以上情況分析來看,只允許投標供應商一次性密封報價,會增加廢標的概率和高價中標的可能,而無論是廢標、還是高價中標,都對招標采購單位不利,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招標采購單位沒有任何回旋余地。
在非招標采購活動中,往往會出現(xiàn)“惟價格論”的不良傾向,給采購質量留下了較多隱患。非招標采購的成交標準是“滿足采購需求,質量和服務相等且報價最低”,其實“質量和服務相等”是最難甚至是無法衡量的,結果很多談判活動最終僅以“報價最低”作為成交標準,從而帶來了不少問題。將非招標采購簡化成“詢價”,將價格高低作為判定供應商成交與否的惟一標準,忽視了對參加談判活動的供應商資格條件的審查,忽視采購需求及質量和服務的評審,這樣既違背了政府采購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也給實際工作帶來不少后遺癥。在絕對強調(diào)低價成交的非招標采購中,成交供應商提供的產(chǎn)品或服務往往不能充分滿足采購需求,采購合同后期追加項目較多、金額較大,很可能“買的沒得撈得多”,且追加的采購項目單項價格較高,出現(xiàn)“低價成交、高價履約”的后果;還有一些供應商低于成本報價一旦成交,便在產(chǎn)品的質量、服務等方面打折扣,在工程項目上偷工減料,采購人得不到可靠的質量和服務保證,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如:臺式標配電腦沒有鍵盤和鼠標、三年上門服務的打印機換成一年服務等怪現(xiàn)象,其實也驗證了一條“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這句俗語。
實現(xiàn)兩類采購方式的“取長補短”
在招標采購活動中,對于報價部分在開標后實行二次競價,并以此作為價格部分的評審依據(jù)。在招標采購中引入二次競價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減少廢標發(fā)生的概率,體現(xiàn)低價中標原則。具體操作上一定要嚴謹,首先,必須事先聲明,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招標文件應明確規(guī)定對報價部分在開標后進行二次競價,要求投標供應商準備一份加蓋公章的空白報價表,二次競價為最終投標報價,采用綜合評分法的,二次競價后的最低投標報價為價格評審的基準價;其次,必須確定規(guī)則,規(guī)定二次競價不得高于開標后的投標文件中原始報價、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搞惡意競爭,高于首次報價或明顯低于成本的二次投標報價無效;再次,必須公開透明,開標后,二次競價現(xiàn)場進行,供應商不準相互商量,供應商相隔距離要大,通訊工具全部交由現(xiàn)場監(jiān)督人員保管,嚴防現(xiàn)場串通報價,報價由公證員現(xiàn)場公布。
在非招標采購活動中,對供應商的非價格因素進行綜合評審,并將評審結果作為判定成交的重要標準,從而在堅持低價成交的原則下保證采購質量。在非招標采購項目中也象招標項目那樣對供應商的資格性條件、符合性情況、技術性指標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審,一方面可以保證成交供應商能滿足采購需求,另一方面也對供應商的非價格因素進行客觀評判以衡量質量和服務是否相等,為最終依法合理確定成交供應商提供可靠依據(jù)。模擬招標的做法,首先,將供應商參加采購的資格條件、綜合評審的要求、成交供應商確定標準、供應商需提供的相關材料均須在非招標采購文件中逐一明確,將具體的采購需求列入文件之中,要求供應商提供相關資格性、符合性和技術性證明材料和對采購項目的響應文件;其次,嚴格評審,招標采購單位要事先準備好評審用表,在非招標采購的程序上要按照招標評審的方法,對全體參與采購的供應商進行資格性和符合性審查,兩項審查均獲通過的供應商進入正式采購程序,進行二輪或多輪競價以確定最終報價,同時對各供應商提供的產(chǎn)品的質量和服務以及滿足采購需求的程度進行評審,進行量化打分,并對全部參加采購供應商的技術性指標進行排序;還要注意的是,整個評審和談判過程要置于紀檢監(jiān)督和財政部門的監(jiān)督之下,在專家抽取、程序公開等重要環(huán)節(jié)上務求公正、透明。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