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招標是政府采購的主要方式。非規(guī)范采購招標行為已成為我國政府采購改革發(fā)展中的一個十分突出問題。如何做到既不干預具體的采購事宜,又能更好地履行監(jiān)管職責,無疑是政府采購同仁關注的熱點問題。圍繞如何解決采購招標中的這個問題?各級政府采購部門需要研究的課題很多,肩負的任務也很重。下面,筆者就根據個人的學習和工作實踐,談點個人看法。
一、批復政采計劃:確保資金落實到位
批復政府采購計劃時,要認真審核資金落實情況,保障采購執(zhí)行順利、圓滿實施。政府采購活動中資金未落實、未到位就實施采購的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有的采購單位對采購資金只有“計劃”或空有“計劃”,有的采購單位只論啟動資金,只要有了啟動資金就開始實施采購,其結果是提供貨物或勞務的供應商深受其害,而采購項目也大部分成為了問題項目、扯皮項目和半拉子項目。
在采購單位申報采購計劃時,政府采購管理部門應把好這一最基本的關口,將已經落實的資金打入政府采購專戶,并根據采購計劃的資金需求量了解其資金來源,對已經落實的資金來源定位于采購專戶資金;對無法落實的資金來源只能列入采購計劃,不能批準采購實施。
二、批復采購方式:杜絕化整為零
批復政府采購方式時,要詳細“調研”采購清單,防止化整為零,力求政府采購活動的全面、公開、公正。有的采購單位為規(guī)避政府采購、規(guī)避公開招標,對采購項目化整為零,另留一手,事后強調“特殊情況”進行另案采購,致使該公開招標的采購項目變成邀請招標,所招標的項目和金額又往往只是整個采購活動中的一部分,使政府采購流入形式。為此,政府采購管理部門要深入調查研究,認真了解采購整體要求,全盤掌握采購情況,并根據采購清單按照政府采購制度要求確定采購方式。
三、發(fā)布公告:確保采購效益最大化
發(fā)布公告信息時,要明確規(guī)定發(fā)布媒介,努力實現(xiàn)采購效益的最大化。采購信息的規(guī)范發(fā)布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十分重要,財政部按照相對集中、受眾分布合理的原則,指定了發(fā)布政府采購信息的報刊、網絡等媒介。規(guī)范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就能夠糾正和防止一些地方和部門只在一定范圍內通知部分供應商,或只在本地地方性的媒體上披露信息的行為,使各地供應商得到更多的進入本地政府采購市場的知情機會。
政府采購監(jiān)督管理機關應強化信息發(fā)布管理,對每一個具體采購項目的信息發(fā)布,應明確規(guī)定其發(fā)布媒介,使其在在國家指定的報刊、網絡等媒介上發(fā)布信息。
四、審核招標文件:確保制度貫徹落實
招標文件要體現(xiàn)明確的政府采購制度要求。政府采購是由政府采購執(zhí)行機構或代理機構獨立操作,政府采購監(jiān)管機關監(jiān)督管理的招標采購活動,有招投標活動的制度要求。因此其招標活動應體現(xiàn)政府采購制度精神。
體現(xiàn)政府采購制度要求的內容,必須加以明確的有七個方面內容:一是招標項目是政府采購項目;二是招標項目系政府采購管理機關批準,進行預算執(zhí)行并受采購人委托的項目;三是資金來源系財政性資金;四是采購人與中標人之間的絕對平等與絕對誠信原則;五是采購資金由國庫直接撥付或在財政管理機關監(jiān)督下?lián)芨?六是政府采購評標紀律及相關政府采購管理辦法;七是對招標如有異議向政府采購監(jiān)督管理機關和監(jiān)察機關投訴。其他如招標文件的規(guī)范、完整更應該成為政府采購招標文件的必然要求。
五、審核評標辦法:確保評審因素全面具體
評標辦法要做到全面、科學、透明和易于操作。目前政府采購招標的評標辦法可謂五花八門,不夠規(guī)范。其主要問題包括:評標辦法不全面不具體,留有許多隨意性空間,性價比缺乏科學性,采購人對某一“指標”的不合理“特定要求”左右整個評標辦法格局。有的招標活動把具體的評標辦法當成密而不宣的秘密,而少數“有門道”的投標人又可以從“口頭語言”上獲得這一秘密,造成投標人知情權上的不平等。
制定評標辦法應由招標委員會認真討論,在制定的過程中政府采購管理部門毫無疑問擁有“發(fā)言權”,并對政策的把握和評標辦法的公正性負有責任。評標辦法應當符合政策、公開透明、科學合理,在操作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倚輕倚重。投標人在購買招標文件后就應當全面知悉評標的具體標準和辦法。
六、抽選專家評委:確?!肮苡梅蛛x”
確定專家評委時,要堅持管用分離原則,消除與政府采購宗旨相悖的評標因素。實現(xiàn)政府采購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采購單位自行采購活動中的種種禁區(qū)和暗箱操作,讓政府采購行為陽光普照。作為招標活動重要一環(huán)的評委選取是某些采購人斤斤計較的要害之處。一方面許多采購人要求本部門本單位人員占評委比例要有絕對優(yōu)勢,另一方面一些招標機構本身也建立了自已的專家評委庫,評委問題相當嚴重。
對評審專家必須嚴格遵守“統(tǒng)一條件,分級管理,資源共享,隨機選取,管用分離”的規(guī)定,評委的管理權在各級政府采購監(jiān)管機關,管用分離就意味著招標代理機構只能用不能管。至于采購人一方,只能以采購人代表身份參與評標,即使享有政府采購專家評委身份的人員也應該回避本單位的采購評標過程。
七、測算標底:建立雙向約束機制
測算標底時,要建立雙向約束機制,賦予測算標底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更大的嚴肅性意義。隨著政府采購工作的進一步拓展,工程采購招標將更多地進入政府采購的約束之下,而在工程招標活動中,標底在沒有更好的評標方式替代前將不可能完全退出。這就要求標底測算行為必須被賦予政府采購制度精神,消除其庸俗性,增強其嚴肅性。
具體說來,應由采購人委托有相關資質的中介機構(如造價事務所)測算標底,中介機構既要對委托方負責其測算行為的正確性,也要向政府采購管理機關負責其測算資料的保密性。用什么來約束中介機構落實責任呢,這里同樣有一個資格認定的問題,即造價中介機構代理政府采購標底測算行為必須具備代理資格,取得這一資格就必須向政府采購監(jiān)管機關負責。目前這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總之建立標底測算行為既是對采購人負責又是對管理機關負責的必要之舉。
八、評標過程:確保各方監(jiān)督及時到位
評標作為政府采購招標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政府采購監(jiān)督管理部門現(xiàn)場監(jiān)督不是對采購活動的干預。特別是在目前政府采購活動依然處于初始階段的情況下,采購人意志力與招標代理機構“服務意識”某種程度上的一致性往往造成評標活動的客觀公正性失缺。要維護評標秩序,保證客觀公正,政府采購監(jiān)管機關的現(xiàn)場監(jiān)督不可缺位。需要進一步認識的是,一旦政府采購評標活動出現(xiàn)違反政府采購評標紀律的現(xiàn)象,應首先問責于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
九、確定中標人:力避“確定權”濫用
確定中標人時,應強化監(jiān)督,確保第一中標侯選人在正常情況下的中標結果。除采購人授權評標委員會直接確定中標供應商外,大部分的政府采購招標是由采購人在五個工作日內,按照評標報告中推薦的中標候選供應商順序確定中標供應商。有的采購人據此濫用“確定權”,如心目中“理想”的中標人居候選供應商的第四位,就要排除前三位,這種作法是對整個招標活動的破壞。
評標結束后,政府采購管理機關應對采購人的“決定權”強化監(jiān)督,必要時可參與對中標候選人的考查??偟囊笫?,如采購人無充分說明第一中標人不能成為中標人的事實和理由,就必須確保第一中標人的權利,并類推依次的中標候選人。
十、合同授予:避免摻雜地方利益
在政府采購活動各方中,供應商處于弱勢。有的采購人為了節(jié)約而不顧招標的嚴肅性再次進行“砍價”,迫使本來通過充分競價利潤微弱的商家再作“犧牲”;有的不顧已發(fā)生法律效率具有合同性質的招標文件,擅自改變招標文件已明確的付款方式和辦法。
政府采購合同必須要監(jiān)管機關備案,監(jiān)督管理機關也要摒棄狹隘的地方利益觀。
總之,作為政府采購的一項基礎工作,招標往往事關項目成敗,政府采購監(jiān)管機關應努力做到既不干預具體的采購事宜,又能履行好監(jiān)管職責,積極探尋蘊藏在招標工作中的規(guī)律,確保在政府采購招標活動中做到招標行為、采購人行為和采購管理者行為“三個都規(guī)范”。(作者:趙長寶)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