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認定暫行辦法》的頒布施行,政府采購社會中介代理機構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客觀上,集中采購目錄之外的采購項目規(guī)模很大,加之目錄內集采機構暫無力實施的項目也有不少,這些都要借助中介機構的力量來完成。因此,大力發(fā)展中介機構,規(guī)范采購代理行為,引導中介代理行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已成為當前政府采購工作的迫切需要。
在政府采購業(yè)務代理領域,中介機構可謂涉“市”未深,有的無證代理,有的爭搶政府集中采購業(yè)務,有的在適用法律時張冠李戴,有的與政府部門存在利益關系,種種跡象表明中介代理行業(yè)尚處于無序狀態(tài)
無證代理。某招標公司在不具備政府采購業(yè)務代理資格的情況下,竟然不動聲色地代理政府集中采購業(yè)務,當地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發(fā)現后多次勸導和警告,并向其耐心地說明申辦采購代理資格的條件和程序,可該公司就是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
缺少固定營業(yè)場所。有的中介機構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在申辦代理資格時租用或借用他人的場所臨時應付,代理證書搞定的,所謂的招標公司便只有一間小門市,兩張桌子,老板雇兩個人“撐門面”;有的中介機構則是典型的“皮包公司”,資格證書、公章隨時處于“移動狀態(tài)”,可謂人走公司走。
靠爭搶攬活。某地工程招標機構在一個年度內竟“搶”了27項政府集中采購代理業(yè)務,包括中央空調、電梯、國債資金投資的工程等采購預算超百萬元的采購項目,對“搶”來的政府采購業(yè)務,高標準由取代理服務費,使政府集中采購業(yè)務的代理具有營利性,增加了采購當事人的負擔。受利益的驅動,某地招標監(jiān)管機構的工作人員(某招標公司的實際所有人)甚至親自游走招標采購單位上門“拉客”。
適用法律生搬硬套。一些招標公司不學習政府采購法律法規(guī),具體操作時亂用、錯用法律,認為只要通過招標的就是合理的,認為招標文件就是游戲規(guī)則。在代理貨物類采購項目時,卻用工程招標的評標方法和標準來硬套貨物采購項目,用工程評審專家評審貨物采購項目,常導致高價中標,投訴不斷。
目前,政府采購中介代理行業(yè)面臨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各地各級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及廣大中介代理機構要未雨綢繆,亡羊補牢,要清醒地認識到確保政府采購代理市場的有序競爭,規(guī)范社會中介機構的代理行為勢在必行,著力在嚴格監(jiān)管、加強中介機構自身建設、促進依法按規(guī)運作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
財政等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要準確界定中介機構準入采購代理市場的范圍,探索切實可行的委托方式,盡快扭轉盲目無序的不利局面
中介機構能夠在哪些采購代理業(yè)務上“有所作為”?設有政府集中采購機構的地方,對于通用類項目必須強制委托政府集中采購機構,中介機構“禁入”,對于非通用類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可選擇由中介機構代理。設有部門集中采購機構的部門,自己能力范圍內的項目一般不得委托中介機構代理,能力不及的項目可委托中介機構代理。分散采購項目可委托中介機構代理。未設政府集中采購機構的地方和未設部門集中采購機構的部門,集中采購代理業(yè)務可向中介機構“開放”。中介機構代理政府集中采購項目應體現非營利性。
財政部門要加強政府采購業(yè)務代理資格的管理。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做好宣傳,從嚴把關,從嚴審批,發(fā)展社會中介代理行業(yè),要重點審查中介機構的創(chuàng)辦人或實際控制人與政府部門特別是招標監(jiān)管部門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的利益關系。同時要加大對社會代理機構的監(jiān)督考核,定期檢查,逐步建立符合市場規(guī)則的中介機構優(yōu)勝劣汰機制,促進社會中介代理機構做強做大。清查無證代理現象,省級以上財政部門要設立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歡迎社會各界舉報包括無證代理在內的中介機構違法違規(guī)問題,及時查實并從重處罰違規(guī)代理政府采購業(yè)務的機構和人員?;鶎诱少徆ぷ髦腥绯霈F集采代理遭“分搶”,應主動向上級政府采購管理部門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并求助。
科學選擇中介機構,確保公平競爭。有的單位以“信得過”為由將本單位的采購代理業(yè)務固定委托某一中介機構;有的中介機構為獲取代理業(yè)務“不擇手段”,調動種種人脈關系進行“公關”;有的中介機構為了能夠與委托人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盡法律、紀律于不顧而與采購人串通一氣,討好迎合采購人。的確,如何委托中介機構學問很大,為有效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有的地方采取“輪流坐莊”的方式,有的地方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有的地方把政府采購代理業(yè)務作為服務類項目實行定點采購方式,通過招標方式確定幾家中介機構為定點代理供應商,實際委托時由采購人在定點代理公司中自由選擇。后兩種方式較優(yōu)。(
中介機構要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實力,確立服務品牌意識,以服務求生存、以服務促發(fā)展
服務就是中介機構的產品,做好服務是中介機構爭取市場份額的本錢。中介代理在人員聘用與培訓、場所選擇、內部控制管理等方面要舍得花本錢、下代價,俗話說“好爐出好鋼”。
中介機構要有強烈的生存危機意識,實現自身發(fā)展目標與政府采購目標的“共振”。價格更低、效率更高、質量更優(yōu)、服務更好是法律對政府集中采購機構的目標定位,而這樣的目標定位更適合中介機構。從采購價格而言,中介機構要發(fā)揮采購規(guī)模優(yōu)勢,采用充分競爭的采購方式,獲得規(guī)模效益,降低采購成本,體現實行政府采購在節(jié)約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方面的優(yōu)越性;從采購效率而言,中介機構要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采購業(yè)務能力,增強采購的計劃性,縮短采購周期,及時完成采購任務;從采購質量而言,中介機構在人員構成上要有質量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要全面提高人員素質,準確掌握采購人的采購需求,確定科學的評標標準,強化檢驗和驗收工作,替采購人把好質量關;從代理服務而言,中介機構要強化服務意識,抑制商業(yè)氣息。
中介機構要通過實行嚴格的內部控制實現服務的優(yōu)化。優(yōu)化服務是中介機構做好代理工作和加強自身建設的關鍵措施。在政府采購的具體操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要讓經辦人員放手地干好工作,也要實行嚴格的責任控制制度。因此,一方面要實行項目負責制或經理負責制,明確采購項目操作的負責人,該負責人或項目經理根據中介機構領導的授權依據采購法規(guī)全權負責采購事務,向中介機構領導報告工作;另一方面要對每個采購項目建立管理檔案,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對完不成或未能及時完成采購任務的及違規(guī)操作的采購項目,首先追究項目負責人的責任,在查清責任后,再追究所有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采購活動的決策和執(zhí)行程序應當明確,采購操作、合同審核、履約驗收這三個崗位必須要相互分離,經辦采購的人員不能負責采購合同的審核和驗收,負責采購合同審核、驗收的人員不能經辦采購。要定期進行輪流換崗,一方面可防止管理上出現“真空”,另一方面可促進一個機構的全體人員都能掌握采購操作的全流程業(yè)務。需要注意的是崗位之間的分離也是有限度的,這三個崗位的工作不能完全割裂相互之間的聯系,不同崗位的同志要熟悉和知曉其它崗位的工作,必要時要相互配合和協助。中介機構要定期對員工的業(yè)績進行考核,績效掛鉤,獎優(yōu)罰劣。
依法按規(guī)運作,嚴格控制采購代理質量,耐心地鍛造屬于中介機構自己的金字招牌,贏得委托人的“放”心,成為越來越多委托人“念想”的回頭客
必須持證上崗。有志于政府采購事業(yè)的中介代理機構必須依據《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認定暫行辦法》規(guī)定的程序和要求向省級及以上財政部門申辦政府采購代理資格,在未取得代理資格前不得從事代理業(yè)務,不得先上車后賣票。獲得代理資格后,中介機構必須保證有固定的營業(yè)場所,以滿足開標、評標等政府采購活動的需要。
在具體代理行為上要嚴格遵照政府采購法律,自覺接受財政等部門的監(jiān)管。在代理項目實施前,中介機構應與委托人簽訂委托代理協議,明確代理事項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中介機構應在協議范圍內履行代理義務,服務費收取標準應就低不就高。招標采購信息必須在財政部指定的媒體上發(fā)布,格式要規(guī)范,內容要具體,時間要打足,不得出現限制性資格條件。要特別注意法律適用問題,不同類型的項目適用不同的法律,如工程類項目如實施招標的應適用《招標投標法》,但卻不能用《招標投標法》來硬套貨物類或服務類招標采購項目。招標采購文件要經得起潛在投標供應商的質疑,要建立專家論證制度,要及時送財政部門備案,采購文件的技術性條款和商務性條款不得帶有傾向性,評標方法和標準要講究符合性和針對性。評審專家抽取要嚴格按照相關管理規(guī)定執(zhí)行,講究專業(yè)對口,避免專家不專問題的出現。合同內容須依招標采購文件和中標或成交供應商的投標文件,不得隨意變更,合同簽訂后不得隨意分包和追加。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