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眾所周知,《政府采購法》實施不力,其背后有跨國公司的影響,那么,實施《反壟斷法》會不會也受到跨國公司的影響呢?現在有人就斷言,中國不會像歐盟、韓國那樣起訴微軟,他們顯然對跨國公司的影響有很高的估計。
過去,中國的市場由于缺少《反壟斷法》的規(guī)范,受到壟斷的危害比發(fā)達國家更大,現在,《反壟斷法》出臺了,這種狀況可望得到改善。不過,《反壟斷法》的實施將不會是輕而易舉的,這可以從《政府采購法》的實施情況得到啟示。
我國的《政府采購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由于我國還沒有簽署WTO的政府采購協(xié)議(GPA),因此《政府采購法》規(guī)定“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是完全符合WTO規(guī)則的。然而,它的實施過程卻并不理想。例如,2004年實行政府正版軟件采購時,雖然有關規(guī)定要求:凡能使用國產軟件的都要采購國產軟件,但實際上,很多地方將政府采購正版軟件變成了政府采購外國軟件,與《政府采購法》背道而駛。
盡管這些年發(fā)生了許多違背《政府采購法》的事例,但至今,中國卻沒有處理過任何一起,與此相比,在發(fā)達國家,誰如違背《政府采購法》,會受到很重的懲罰。我國《政府采購法》實施不力,與缺乏配套法規(guī)和監(jiān)督機制有關,比如出現了違背《政府采購法》的情況,一些本國企業(yè)或是投訴無門,或是投鼠忌器、不敢投訴。最近,財政部出臺了《自主創(chuàng)新產品政府首購和訂購管理辦法》和《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管理辦法》,正是為了推進《政府采購法》的實施。
《政府采購法》的實施情況表明,《反壟斷法》的實施可能也不會很順利,尤其是當反壟斷的對象是某些外國跨國公司時,難度可能更大。由于中國企業(yè)相對說來非常弱小,不能指望中國企業(yè)成為這種反壟斷訴訟的主體。在發(fā)達國家,對于某些跨國公司的反壟斷訴訟都是由國家很高級別的機構實施的(如美國司法部、歐盟委員會起訴微軟的案例)。目前,我國發(fā)改委、商務部和工商總局都承擔一部分反壟斷職能,但如要進行這類大型反壟斷訴訟,需要所有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除了上述屬于機制方面的問題外,實施《反壟斷法》在認識方面也存在著一些障礙。例如,當《反壟斷法》剛公布時,就有人聲稱中國沒有哪個行業(yè)被外資所壟斷,中國的情況是外資利用不足,似乎反壟斷就會影響利用外資。實際上,在中國的一些重要領域,跨國公司濫用壟斷優(yōu)勢的問題極為嚴重,而且,引進外資時當然需要考慮反壟斷問題。將《反壟斷法》與引進外資對立起來,或者為了引進外資而不顧《反壟斷法》,都是不對的。也有人認為《反壟斷法》沒有對國有壟斷行業(yè)作出規(guī)定,因此《反壟斷法》沒有什么意義,他們借口存在壟斷行業(yè)而貶低《反壟斷法》,不主張按照《反壟斷法》起訴跨國公司濫用壟斷的行為,這顯然也是不對的。
眾所周知,《政府采購法》實施不力,其背后有跨國公司的影響,那么,實施《反壟斷法》會不會也受到跨國公司的影響呢?現在有人就斷言,中國不會像歐盟、韓國那樣起訴微軟,他們顯然對跨國公司的影響有很高的估計。
總之,《反壟斷法》的實施,也會像《政府采購法》的實施一樣,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今后,我們應當吸取實施《政府采購法》的經驗,克服各種干擾,切實貫徹《反壟斷法》,為中國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保障。
來源:財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