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工作開展以來,采購單位忽視建立科學的采購決策和執(zhí)行機制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由于決策失誤和執(zhí)行偏差導致了資金浪費和違規(guī)操作行為的頻繁出現(xiàn),這一不良趨勢須盡快逆轉。
采購單位忽視建立科學的采購決策和執(zhí)行機制引發(fā)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采購單位主體缺位,有很多采購單位認為搞政府采購就是代理機構的事,采購單位只需坐等貨物、工程和服務上門,不必再費心勞神,對具體采購事宜不過問、不參與、不負責,總之一句話,好壞與己無關,由于采購單位主體缺位,給實際操作帶來很大難度,采購方案、供應商特殊資格條件、投標評審、貨物驗收等一系列本屬于采購單位的份內事完全由代理機構代勞,買回來的產品不能滿足工作需要也就不足為怪了;二是攀比浪費問題嚴重,有些采購單位在辦公樓建設、車輛購置、會議接待等事關單位形象的采購項目上搞相互比拼,比豪華,比闊氣,講排場,而全然不顧單位財力可能,超預算、無預算采購,甚至寅吃卯糧,不惜盲目舉債;三是采購決策缺乏民主性和公開性,有些采購單位在經辦大型采購項目時,從最初采購方案的提出、供應商資格條件設定再到最終的驗收環(huán)節(jié)均由少數(shù)人說了算,有的是單位負責人“拍板”,有的是具體經辦人“敲定”;四是采購決策、執(zhí)行出現(xiàn)失誤不追究,有些采購單位認為政府采購用的是財政性資金,不是單位的“自有資金”,即便采購決策或執(zhí)行出現(xiàn)了失誤,造成了損失,也不予追究,大事化小,小事化小,還有些單位負責人出于“愛護”心理,為下屬遮過攬責,更助長了這種不良風氣;五是采購單位自行組織的采購隨意性較大,在部門集中采購、分散采購、定點采購和協(xié)議供貨采購活動中,采購單位為照顧一些“關系戶”,不按政府采購法定的方式和程序操作,指定品牌和供應商采購,信息不公開,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回避,缺乏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
建立科學的政府采購工作機制既要確立采購單位主體地位,也要貫徹量財辦事、民主集中和失誤問責等決策原則,還要毫不含糊地堅持依法采購,從而實現(xiàn)采購活動全流程的公正透明和經濟高效
建立科學的采購決策和執(zhí)行機制的首要任務是確立采購單位主體地位。建立一個好的機制需要一個實施主體,毫無疑問,采購單位就是當然的采購決策和執(zhí)行機制的主體,采購單位的重要之處就在于它是處于“買主”地位的政府采購當事人,是采購活動的主角。因此,采購單位必須站到自己應該站的位置上,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不推不讓,主動工作,正確行使采購權力,認真履行合同義務。采購單位決策和執(zhí)行采購事務的主要內容包括:預算編制、采購需求和供應商投標資格條件擬定、選派采購單位代表參加評標、中標或成交供應商的確定、合同簽訂及驗收、非集中采購活動的組織等。
建立科學的采購決策機制應主要圍繞貫徹量財辦事、民主集中和失誤問責原則展開。一是量財辦事原則。采購單位要牢固確立過緊日子意識,實行嚴格的預算控制,在采購品牌、配置的選擇上不跟風不攀比,每一個新的采購年度開始,均要科學合理地編制采購預算,要編細編實,同時要適當留有余地,從而能夠從容應對產品、服務的升代換級等行情變化。采購單位在編制預算時要充分搞好市場調研,通過電話詢價、網上查閱、實地咨詢等途徑獲取采購項目的性能、配置、價格等詳細信息,提高采購預算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使采購預算保持足夠的張力,既要實現(xiàn)低成本采購,也要讓中標供應商有利可圖。采購單位的主管部門在審核政府采購預算時也要過細地做好工作,認真把關,提高采購預算編制的水平和質量。在采購執(zhí)行過程中,不搞無預算項目的采購,超預算的項目應重新審核采購方案的合理性,不搞財力透支,切實強化采購預算的約束力。二是民主集中制原則。采購單位在決定重大采購事項時要注意傾聽多方面的意見,特別是身處工作第一線的廣大普通職工的意見,民主集中制應作為議事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推行領導班子集中會辦,對于重大采購事項要實行公示制度,歡迎來自各方面的建議和監(jiān)督,盡可能減少決策失誤。在采購決策過程中,選派采購單位代表是比較重要的事項,采購單位在派出自己的代表時絕不能亂點兵,也不可隨意“抓差”,從自然人角度講,真正能代表采購單位的應是能夠現(xiàn)場決定或事先被授權可以作出重大事項決策的人,熟悉采購事務,了解具體細節(jié),深諳技術、素質過硬、業(yè)務精通、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人,在評標、談判、詢價活動中,采購單位代表不應是事先與潛在投標供應商有過直接接觸的經辦人員,在派出代表的數(shù)量上根據評標委員會、談判小組、詢價小組總人數(shù)情況,至少派出一名代表,可能的情況下應派出兩名以上代表,在代表之間形成相互監(jiān)督。對于重大采購項目,法人代表可親自參加采購活動,財會人員、使用人員到場協(xié)助工作。三是采購決策和執(zhí)行失誤問責原則。政府采購的主要目的是節(jié)約財政性資金,由于采購決策和執(zhí)行失誤常導致重復采購、價高質次等問題的出現(xiàn),不但沒有達到節(jié)支目的,而且極可能數(shù)倍增加采購成本。采購單位必須象珍惜自家錢財一樣珍惜財政性資金,負責任地對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零星采購項目,出了問題必須嚴格追究當事人的行政的、經濟的和法律方面的責任,誰決策誰負責,誰執(zhí)行誰負責,對人對事,單位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具體經辦人員作為直接責任人員,將采購項目節(jié)支和廉潔情況與個人的工資報酬掛鉤。
建立科學的采購執(zhí)行機制應遵循依法采購以確保采購全流程的公正透明來進行。一是恪守依法采購原則。采購單位在執(zhí)行采購事務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以公開招標為主要方式做好政府采購工作,不搞化整為零規(guī)避公開招標,采用非招標采購方式的在實施前必須報監(jiān)管部門批準。屬于部門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的項目,也應按政府采購法定方式和程序操作,自己能組織的自己組織,自己無力實施的應委托具備合法資格的代理機構操作。屬于定點采購和協(xié)議供貨的項目,須按監(jiān)管部門規(guī)定的方式操作,做到貨比三家、價比三家。二是恪守采購訊息保密原則。政府采購法律對于采購訊息的保密作了嚴格規(guī)定,在采購活動開始前,采購需求等采購訊息如同考卷是需要保密的,采購訊息一旦泄露勢必為供應商的“報備”成為可能,進而影響到采購價格,甚至可能出現(xiàn)串通投標,一些性質特殊的采購項目極易形成價格保護。采購活動的組織應從抓好采購訊息保密開始,宜采取現(xiàn)場方式,現(xiàn)場開標、現(xiàn)場詢價、現(xiàn)場談判,最大限度實現(xiàn)公平公正,讓所有供應商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三是恪守相關人員主動回避原則。采購單位中凡與參加本單位采購活動的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人員,都必須主動回避,單位領導班子成員更要為下屬作好表率,對拒不回避的人員必須實行強制回避,對故意隱瞞利害關系卻在事后被發(fā)覺的人員要對照黨紀政紀嚴肅處理。負責采購方案制定的人員、參加評審的采購單位代表、參加驗收的人員必須實行“三分離”。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