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部門為保障國內一重大體育賽事期間的社會公共安全,欲采購一批預算金額達億元的安檢設備,采購款項全部來自于財政性資金。
某年某月17日,該部門一子公司正式接到采購任務,開始進行前期準備,并收集廠商、市場價格及銷售情況資料。
31日,子公司要求各潛在廠商就本項目授權書、交付能力、售后服務和培訓及設備價格遞交書面承諾。
第二個月14日、15日、16日,子公司自行邀請相關專家與潛在廠商進行了商務和技術談判。
18日,子公司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發(fā)出了正式的競爭性談判邀請函,請廠商第二次報價和做出相關承諾。
22日,各投標廠商遞交了談判響應文件。子公司自行組織專家對全部響應文件進行了綜合評審。
第三個月19日、20日、25日、26日,該部門先后與4家廠商簽訂了合同,其中3家為國外制造商。19日當天,同級財政部門收到了某外國公司對此項目的書面投訴。
在投訴處理的過程中,該部門解釋因項目用于安全檢查涉及信息保密,按照《政府采購法》第八十五條的規(guī)定,可不執(zhí)行政府采購程序,因此未向財政部門報批報備。
但財政部門在最后的投訴處理決定中認為采購人的解釋不成立,理由為:該項目沒有同級政府保密工作組織認定保密項目的文件,且采購文件以電子郵件方式發(fā)出,又邀請了國內外大部分生產安檢設備的廠家前來參加競爭性談判,談判文件中也沒有任何保密條款。也就是說,項目本身并沒有比照保密程序組織采購。
利用 亂用 錯用 涉密采購失“真顏”
文章開頭的案例,曾引起一次大范圍的討論。它表面上看起來是因采購人不懂法導致一系列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出現(xiàn)。實際上,該采購人還存在先采購后立項、未經審批采購外國產品以及在得知項目被投訴后火速到發(fā)改委申請采用詢價方式采購等問題,背后透露出來的是采購人利用涉密采購的特殊規(guī)定棄規(guī)范操作而不顧。
一提到涉密項目采購,總有點諱莫如深的味道。按照我國的行政慣例,泄密的責任不可估量,一旦給國家造成損失,后果更無法想象。國家除了頒布《保密法》之外,在各種規(guī)章制度中也都有信息涉密的例外規(guī)定。與政府采購相關的包括,《政府采購法》第八十五條:“對……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購,不適用本法”,以及《招標投標法》第六十六條:“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不適宜進行招標的項目,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可以不進行招標?!?/P>
因為例外規(guī)定通常都游離在普通規(guī)則之外,缺乏統(tǒng)一要求和準則,難免會引發(fā)一些不合乎規(guī)范的理解及操作。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會被個別“擅”用空白者利用。
利用涉密達私利
政府采購制度之所以被冠以“陽光采購”的美譽,得益于其程序嚴謹、審批嚴格、執(zhí)行科學。也正因為這些特點,采購人沒有與供應商直接接觸的途徑,項目按程序一步步操作下來,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嚴格把控,公平、公正與公開得以實現(xiàn)。
但是,當個別采購人擁有傾向性需求或懷著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時,嚴格縝密的程序顯然成為“礙事”的“絆腳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紀檢人員告訴政府采購信息報記者,采購人千方百計地給采購項目套上涉密的“外衣”,不僅可以在采購時獲得諸多“特別通行資格”,還可以逃避監(jiān)管與檢查。據(jù)記者核實,在去年的全國政府采購執(zhí)行情況檢查中,就有單位以項目涉密為由拒絕為檢查人員提供相關資料,致使檢查因無法深入而擱淺。
“且不說文章開頭案例中采購人違規(guī)采購是否出于一己私利,但顯然是欲以涉密為由掩蓋漏洞百出的操作?!边@位紀檢人員說。
亂用涉密圖省事
某單位采購新辦公樓,其中的網絡信息工程經國家審批須進行涉密采購。該單位發(fā)現(xiàn)涉密項目可自行邀請供應商參與投標,索性將辦公樓的主體建設采購也如此操作。確定供應商之后,項目負責人感慨道:“不用發(fā)布招標公告,省去20天等標期,還能將自己中意的供應商都請來參與投標,涉密采購制度太省事了?!?/P>
據(jù)了解,個別公開招標項目中預算金額較大的幾包涉及保密,其他包則完全可按正常程序采購。同樣是為了圖省事,個別采購人將整個項目全部按照涉密采購程序進行操作。
陜西省政府采購中心主任李健表示,自行采購的確“省事”,但卻以犧牲公平、公正、公開和政策功能為代價。政府采購不僅僅是單純的買賣行為,它肩負的社會責任重大,其中為所有供應商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最為根本。采購人為了自己省事置供應商乃至社會利益于不顧的做法,違背了政府采購制度的本質。
錯用涉密不自知
某執(zhí)法部門采購工作人員證件,由于其中涉及個人信息,經該部門的保密委員會認定,此項目應按照涉密程序采購。在事后接受檢查時,財政部門對項目的涉密性質提出質疑,執(zhí)法部門以本單位涉密委員會的書面決定作答。
財政部門認為,單位涉密委員會決議的效力不足以為項目按涉密方式操作提供理由,因此無法作為不執(zhí)行政府采購程序的依據(jù)。執(zhí)法部門很不服氣:“多年來我們都是如此操作,憑什么這次就例外?”
雙方爭執(zhí)不下,只好求助于同級政府的保密局。經綜合評估,保密局認為執(zhí)法部門工作人員證件采購確實屬涉密項目,可以按照涉密程序采購。但財政部門認為執(zhí)法部門違規(guī)是有理有據(jù)的,任何有關涉密項目的例外審批都必須以同級政府保密工作組織的認證為依據(jù)。
涉密認定 程序一個都不能少
只有當一個項目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確確實實具有保密需求時,才談得上執(zhí)行涉密采購程序。其實,飽受各方關注與爭議的,恰恰就是采購項目涉密資格的認證。一位中央單位采購人代表就曾發(fā)出感慨:“只要項目的涉密資格沒有問題,采購執(zhí)行也就不會出現(xiàn)大問題?!?/P>
可是,采購人也同時發(fā)問:如何認證才能獲得“經受得住任何考驗”的涉密資格呢?
《保密法》相關規(guī)定
在“聯(lián)想安全門”事件之后,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的保密意識再次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政府采購辦公室高京津認為,保密意識提高是好事,但是不能僅停留在口號上,切實貫徹需消化國家各種相關法律法規(guī),其中,《保密法》的規(guī)定最為基礎。
外交部財務司綜合處處長周柏福由于單位性質特殊,常年接觸涉密項目采購,他推薦了幾個對采購工作負責人員具有實際指導作用的規(guī)章文件?!俺侗C芊ā分?,《含有密碼技術的信息產品政府采購規(guī)定》、《保密法實施辦法》、《國家秘密設備、產品的保密規(guī)定》、《國家秘密及其密級范圍的具體規(guī)定》等都應是采購人員經常查閱的規(guī)章?!?/P>
單位內部分兩步認定
每個采購人單位內部幾乎都有個保密工作組織,例如中央各單位的涉密委員會。這個組織負責管理、指導、協(xié)調和監(jiān)督本單位的保密事項,可謂責任重大。任何一個項目欲具有涉密性質,必須首先向本單位的保密工作組織進行申請,經綜合評估獲批準后才算是初步獲得認定。
“拿到單位涉密委員會出具的證明還不夠,單位最高級別的黨組會議還必須同意項目的涉密性質,同時形成會議紀要。做足這些工作,項目涉密認定的第一步才完成?!敝馨馗Uf。
保密局認定材料最重要
在今年年初的某中央單位采購人政府采購培訓班上,財政部明確涉密項目采購僅有單位涉密委員會出具的證明還不足夠,同級政府保密工作組織的認證才是涉密采購成立的最重要依據(jù)。
“這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恰恰是采購人最易忽略的部分。”公安部裝備財務局余健群說,“目前,項目是否擁有保密資格總是處在一種‘想當然’的層面上。采購人往往覺得有針對整體項目建設的國家文件或批示就足以證明項目的涉密,但是國家文件闡述得都比較籠統(tǒng),而采購工作卻往往很具體。例如,國家批示某系統(tǒng)集成項目建設要涉密,但其中的電腦采購屬于硬件采購,完全沒有保密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文件就不足以證明電腦項目可進行涉密采購?!?/P>
曾經參加去年全國政府采購執(zhí)行情況專項檢查的中紀委駐審計署組局副局員錢秀琴對這一點有切身感受。她說:“許多項目被查出違規(guī)涉密采購,采購人都很不服氣。拿出各種各樣的文件給檢查人員看。政府采購十分嚴謹,不可能任何一個稍微相關的文件都可以成為采購依據(jù)。惟一能夠證明涉密性質的,只有同級別的保密工作組織針對采購項目出具的證明?!?/P>
方法得當 追求采購效益最大化
一旦采購項目履行正常程序后被認定為具有保密性質,是否就一定要適用《政府采購法》第八十五條以及《招標投標法》第六十六條的規(guī)定呢?
外交部財務司綜合處處長周柏福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認為涉密項目并非可以任意采購,除了要做足準備工作、科學制定預算和采購需求外,還應盡可能地選擇最優(yōu)秀的供應商以及盡量節(jié)約采購資金?!叭粢_到這些目標,在不影響保密的前提下適當引入競爭是最好的辦法。但只要引入競爭,就要有科學的機制,那么履行政府采購程序是最明智的選擇?!?/P>
涉密項目既然性質特殊,其操作肯定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與普通項目相異。業(yè)內專家指出,涉密項目采購并不神秘,把握好分寸、操作得當,同樣能夠取得采購效益的最大化。
公開招標要求涉密資質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有時也會采購一些涉密項目。據(jù)他們的經驗,擁有保密性質的項目并非就與公開招標絕緣。“涉密項目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采購信息可公開,但是采購的具體內容涉密。另一類項目連采購信息也要絕對保密。”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采購信息可公開的項目就可發(fā)布公開招標公告,最大范圍地征集供應商前來投標,但是為保證采購內容不泄密,需要投標供應商具備國家認定的涉密資質?!?/P>
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工程部副經理徐舟經常操作涉密項目采購。他表示,在對涉密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時,一定要注意招標公告、招標文件的編制,把握好分寸,切勿泄漏一絲應保密的信息。有些項目的部分內容涉密,實際采購中將會把這部分單獨打包。在這種情況下,開標時各包供應商同時參與,人員較為混雜,工作人員就更要注意維持現(xiàn)場秩序和掌控好局面。
非公開招標也要履行方式審批
據(jù)廣東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監(jiān)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涉密采購項目是否履行政府采購程序還主要憑采購人的自覺性。“如果采購人以項目涉及國家機密為由申請適用《政府采購法》第八十五條規(guī)定,那么,只要證明材料完備基本都會得到批準。但也有大部分采購人在項目涉密的情況下還積極履行政府采購程序,其中就包括許多連采購信息都無法向社會公開的項目。此時,他們會提出采用公開招標以外方式的申請?!边@位負責人說。
“既然采購信息都無法向社會公開,這種項目肯定不適宜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采購?!毙熘壅f,“一旦接受了這類項目的委托,我們會要求采購人在提供項目涉密證明的同時提供財政部門的采購方式批復。這樣,我們可以按照非公開招標方式,在一定范圍內邀請有涉密資質的供應商參與采購,既有競爭又滿足了保密需求?!?/P>
據(jù)了解,為了保證涉密信息的安全,同時也為了最大限度提高公共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外交部積極將政府采購程序引入重大涉密工程。內部規(guī)定30萬元以上的信息系統(tǒng)建設項目,要向財政部申請通過邀請招標或競爭性談判方式,邀請有資質的供應商參加并組織實施采購;30萬元以下的項目,按詢價方式采購?!巴ㄟ^邀請招標方式采購的‘電子政務內網閱文系統(tǒng)’,實現(xiàn)節(jié)支60萬元?!敝馨馗Uf。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