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政府采購的實施對策
http://www.scshapp.com
發(fā)布日期:2010年11月23日
工程采購問題一直是社會和政府采購領域關注的焦點。應否將政府工程采購納入政府集中采購的范圍?工程采購中的哪些項目應該率先納入政府采購的范圍?又該如何實施好這些工程項目的采購?筆者擬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建筑材料應首先納入政府采購范圍
所謂政府采購,是指各級政府及其所屬機構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需要,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運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款對貨物、工程或服務的購買??梢灾v,政府采購本身就包括公共工程類采購,公共工程類采購是政府采購的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公共工程采購與政府采購是不可分離的。如果人為地把公共工程采購從政府采購中劃分出來,則既增加了公共工程政府采購的成本,又達不到規(guī)模采購、節(jié)約資金的目的,也破壞了政府采購的完整性。
另外,政府采購不能僅僅停留在一些商品和服務采購項目上,就規(guī)模比重來說,政府工程采購占全部政府采購的65%左右,有的地區(qū)甚至達到80%以上,如果把占政府采購份額最大、又容易滋生腐敗現象的政府工程采購排除在政府采購之外,政府采購的作用將大打折扣。
政府工程采購的多元性也體現出了政府采購的屬性。工程實質上是人們通過勞動對實物形態(tài)資產進行加工、建設的過程。因此,工程采購既包括貨物、設備、產品等的采購,又包括工程建設中的和建設后的服務,是貨物采購和服務采購的疊加。在實際操作中有些采購項目是應列入工程類采購范圍還是服務類或貨物類采購范圍很難界定清楚,容易出現爭議、扯皮等現象,影響采購工作的正常開展,而把政府工程列入政府采購的范圍,這些矛盾都將被解決。
筆者認為,在工程項目中,建筑材料應率先納入政府采購的范疇。由于我國工程招標是在施工圖確定后實施的,所以按常規(guī)的定額計算,工程總造價不會相差很大,其中工程建筑材料占整個工程造價的70%-75%。但在招標環(huán)節(jié),投標人大都競相壓價,希望以最低價中標,中標后要想把報價損失彌補回來,其唯一手段就是設法從工程材料的價格與用量中做文章,這難免會產生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問題。因此,如果能以法律方式強制性地把建筑材料采購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納入政府集中采購范疇,可為國家節(jié)省大量開支,會對整個工程建設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施建筑材料采購的實施對策
將建筑材料采購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除了應具備制度與政策的保障支持外,還應保持采購過程的完備性。政府采購不是僅指采購交易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是包括采購預算編制、審批、合同條件審查、采購方式的審查、采購過程實施與監(jiān)督、采購結果審查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單就采購交易環(huán)節(jié)來說,筆者認為,必須通過公開招標來公平、公正地確定選擇供應商與產品,而不是隨意指定生產廠家與品牌。同時,招標主體應統(tǒng)一為政府采購部門,而不是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質量,而且還可為國家節(jié)省投資。具體而言,在建筑材料采購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筑材料采購渠道的選擇。盡量直接從生產廠家采購,必須由經銷商采購的,也要盡量減少經銷商的供貨環(huán)節(jié),節(jié)約采購成本。
二是采購單下達后,做好市場調查,細化預算。主要是做好工程量清單對照表,看市場價格與預算價格偏差程度;做好材料用量需求對照表,看階段用量偏差程度,并及時反饋到決策部門,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來糾正項目成本的偏差。
三是對工程進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根據工程的投資和往年工程實際成本的分析總結,確定成本計劃,按時間計劃要求,分時段、分批段進行采購。任何一種商品都存在價格浮動,都有淡季和旺季,也不可能同時把下達的材料采購計劃一次性完成,而應在保證正常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分批段采購。
四是對工程材料的使用進行全程監(jiān)控。根據施工進度計劃,科學組織材料的使用計劃,避免停工待料現象發(fā)生;進場材料要正確計量,確認材質,認真驗收;材料領用嚴格控制,定期盤點,隨時掌握實際消耗和工程進度的對比數據,減少浪費;不定時對施工現場查勘,合理引導施工隊伍,嚴格把握材料使用關,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使用材料,減少損失浪費等。
注重建筑材料采購的風險管理
在采購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意外情況,包括人為風險、經濟風險和自然風險,如采購預測不準導致材料難以滿足生產要求或超出預算,供應商供貨不及時、提供貨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應商之間存在不誠實甚至違法行為等等。防范這些風險,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政府采購隊伍建設。隨著政府采購規(guī)模、范圍和領域的延伸,政府采購需要大量既熟悉招投標、合同、法律,又精通機電、建筑等專業(yè)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還要加強職業(yè)道德建設,在政府采購工作中形成一種誠信、公正、公平的環(huán)境。
二是完善采購文件的編制工作。由于工程材料設備的采購時間一般都要求得非常緊張,在編制文件上有可能存在提出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有偏差、不夠完善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需要在編制采購文件時與監(jiān)理公司、設計院、使用單位等有關單位共同商定相關條款;二是由技術主管部門對采購文件認真審核,對于特殊復雜的材料設備,可以組織技術交流會、產品推廣會、專家論證會等活動,增加相關人員對產品及供應商的了解和認識。
三是強化對供應商的管理工作。對擬采購材料設備的潛在供應商進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篩選。
四是做好對采購方式的選擇工作。采購方式原則上應該以公開招標采購方式為主。但工程類項目材料設備政府采購方式的選擇更應該遵循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對于工期比較緊張、價格難以確定、編制的采購文件存在需要進一步明確而又暫時無法明確等情況,比較適合采用競爭性談判的方式進行采購。
五是做好評審專家的抽取和保密工作。評審專家小組最好是由科研、設計、應用三方面的專家組成。同時,做好評審專家信息的保密工作。人和評審專家聯手操縱采購結果、增加采購成本的現象。
六是做好采購合同監(jiān)督管理工作。在采購合同履行過程中,可能出現供應商延遲交貨、質量不滿足合同約定等違約行為。因此,要嚴把履約過程監(jiān)督關、竣工驗收關,強化合同監(jiān)管這最后一道防線。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
建筑材料應首先納入政府采購范圍
所謂政府采購,是指各級政府及其所屬機構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需要,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運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款對貨物、工程或服務的購買??梢灾v,政府采購本身就包括公共工程類采購,公共工程類采購是政府采購的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公共工程采購與政府采購是不可分離的。如果人為地把公共工程采購從政府采購中劃分出來,則既增加了公共工程政府采購的成本,又達不到規(guī)模采購、節(jié)約資金的目的,也破壞了政府采購的完整性。
另外,政府采購不能僅僅停留在一些商品和服務采購項目上,就規(guī)模比重來說,政府工程采購占全部政府采購的65%左右,有的地區(qū)甚至達到80%以上,如果把占政府采購份額最大、又容易滋生腐敗現象的政府工程采購排除在政府采購之外,政府采購的作用將大打折扣。
政府工程采購的多元性也體現出了政府采購的屬性。工程實質上是人們通過勞動對實物形態(tài)資產進行加工、建設的過程。因此,工程采購既包括貨物、設備、產品等的采購,又包括工程建設中的和建設后的服務,是貨物采購和服務采購的疊加。在實際操作中有些采購項目是應列入工程類采購范圍還是服務類或貨物類采購范圍很難界定清楚,容易出現爭議、扯皮等現象,影響采購工作的正常開展,而把政府工程列入政府采購的范圍,這些矛盾都將被解決。
筆者認為,在工程項目中,建筑材料應率先納入政府采購的范疇。由于我國工程招標是在施工圖確定后實施的,所以按常規(guī)的定額計算,工程總造價不會相差很大,其中工程建筑材料占整個工程造價的70%-75%。但在招標環(huán)節(jié),投標人大都競相壓價,希望以最低價中標,中標后要想把報價損失彌補回來,其唯一手段就是設法從工程材料的價格與用量中做文章,這難免會產生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問題。因此,如果能以法律方式強制性地把建筑材料采購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納入政府集中采購范疇,可為國家節(jié)省大量開支,會對整個工程建設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施建筑材料采購的實施對策
將建筑材料采購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除了應具備制度與政策的保障支持外,還應保持采購過程的完備性。政府采購不是僅指采購交易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是包括采購預算編制、審批、合同條件審查、采購方式的審查、采購過程實施與監(jiān)督、采購結果審查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單就采購交易環(huán)節(jié)來說,筆者認為,必須通過公開招標來公平、公正地確定選擇供應商與產品,而不是隨意指定生產廠家與品牌。同時,招標主體應統(tǒng)一為政府采購部門,而不是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質量,而且還可為國家節(jié)省投資。具體而言,在建筑材料采購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筑材料采購渠道的選擇。盡量直接從生產廠家采購,必須由經銷商采購的,也要盡量減少經銷商的供貨環(huán)節(jié),節(jié)約采購成本。
二是采購單下達后,做好市場調查,細化預算。主要是做好工程量清單對照表,看市場價格與預算價格偏差程度;做好材料用量需求對照表,看階段用量偏差程度,并及時反饋到決策部門,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來糾正項目成本的偏差。
三是對工程進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根據工程的投資和往年工程實際成本的分析總結,確定成本計劃,按時間計劃要求,分時段、分批段進行采購。任何一種商品都存在價格浮動,都有淡季和旺季,也不可能同時把下達的材料采購計劃一次性完成,而應在保證正常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分批段采購。
四是對工程材料的使用進行全程監(jiān)控。根據施工進度計劃,科學組織材料的使用計劃,避免停工待料現象發(fā)生;進場材料要正確計量,確認材質,認真驗收;材料領用嚴格控制,定期盤點,隨時掌握實際消耗和工程進度的對比數據,減少浪費;不定時對施工現場查勘,合理引導施工隊伍,嚴格把握材料使用關,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使用材料,減少損失浪費等。
注重建筑材料采購的風險管理
在采購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意外情況,包括人為風險、經濟風險和自然風險,如采購預測不準導致材料難以滿足生產要求或超出預算,供應商供貨不及時、提供貨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應商之間存在不誠實甚至違法行為等等。防范這些風險,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政府采購隊伍建設。隨著政府采購規(guī)模、范圍和領域的延伸,政府采購需要大量既熟悉招投標、合同、法律,又精通機電、建筑等專業(yè)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還要加強職業(yè)道德建設,在政府采購工作中形成一種誠信、公正、公平的環(huán)境。
二是完善采購文件的編制工作。由于工程材料設備的采購時間一般都要求得非常緊張,在編制文件上有可能存在提出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有偏差、不夠完善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需要在編制采購文件時與監(jiān)理公司、設計院、使用單位等有關單位共同商定相關條款;二是由技術主管部門對采購文件認真審核,對于特殊復雜的材料設備,可以組織技術交流會、產品推廣會、專家論證會等活動,增加相關人員對產品及供應商的了解和認識。
三是強化對供應商的管理工作。對擬采購材料設備的潛在供應商進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篩選。
四是做好對采購方式的選擇工作。采購方式原則上應該以公開招標采購方式為主。但工程類項目材料設備政府采購方式的選擇更應該遵循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對于工期比較緊張、價格難以確定、編制的采購文件存在需要進一步明確而又暫時無法明確等情況,比較適合采用競爭性談判的方式進行采購。
五是做好評審專家的抽取和保密工作。評審專家小組最好是由科研、設計、應用三方面的專家組成。同時,做好評審專家信息的保密工作。人和評審專家聯手操縱采購結果、增加采購成本的現象。
六是做好采購合同監(jiān)督管理工作。在采購合同履行過程中,可能出現供應商延遲交貨、質量不滿足合同約定等違約行為。因此,要嚴把履約過程監(jiān)督關、竣工驗收關,強化合同監(jiān)管這最后一道防線。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