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特殊照顧”害了優(yōu)秀供應商
http://www.scshapp.com
發(fā)布日期:2012年08月20日
《政府采購法》頒布后,各級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nèi)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都應該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的相關要求來組織。這就意味著采購人所需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nèi)的或者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最終由哪個供應商來提供,不再是采購人代表隨意確定。
然而,由于在實行政府采購之前,買誰的東西、怎么賣基本上是采購人代表說了算,而且在長期的采購實踐中,部分采購人代表也發(fā)現(xiàn)和培育了一些合作愉快的優(yōu)秀供應商,因此,在實行了政府采購,不能再自作主張、隨意確定供應商后,一些采購人代表便千方百計地去"幫助"那些長期以來合作愉快的供應商中標。比如說,在提出技術需求、編制招標文件時,采購人代表想方設法向自己心儀的供應商"靠攏",甚至還會對其制作投標文件進行"指導"。
不過,筆者提醒,這樣的"幫助"對供應商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招標文件的規(guī)定必須符合《政府采購法》的要求,不得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而其對心儀供應商制作投標文件進行"指導"也未必能發(fā)揮作用,還有可能幫倒忙。
因為利潤最大化是絕大多數(shù)供應商所追逐的,一些供應商感覺到采購人代表對自己非常感興趣后,就會認為該項目"非我莫屬"了。在這樣的思想驅(qū)使下,很多企業(yè)都會鋌而走險,在報價時最大程度地保證自己的利潤。
然而,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公開、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購氛圍會吸引眾多的供應商前來參與投標,而且政府采購的三種評分方法中,投標報價都是一個重要的評分因素,所以,在大多數(shù)供應商都以低報價來贏取中標的情況下,那些因為對中標有很大把握,而在價格上不多做權衡的供應商最終當然會與政府采購失之交臂。這樣的情況遇多了,企業(yè)經(jīng)營勢必會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每況愈下。
我國一個幾年前發(fā)展得很不錯的民族品牌就因為上述遭遇元氣大傷。這家供應商在了解到多年來合作得不錯的采購人有一個大項目要采購后,就把"寶"都押在了采購人身上。由于采購人代表也非常希望他們中標,從而保證項目的連續(xù)性和項目的順利實施,因此采購人代表對這家供應商給予了很多"指導"。
但結果是項目幾個階段的招標,這家供應商都因為報價大大高于其他供應商而出局。到了項目的最后一個階段,這家供應商已經(jīng)元氣大傷,如果再中不了標,單位的員工就可能都跑光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家供應商只能孤注一擲。為了獲取中標,報了一個非常低的價格。最終雖然中標了,但這一次他們的"賭注"卻下大了,他們的報價比次低報價低了一半多。在單位內(nèi)部雖然是鼓舞了一下士氣,但事實上這家供應商是在做虧本生意,前景堪憂。同時,這也導致采購人代表開始擔心起這家供應商的履約質(zhì)量。
政府采購市場不能沒有優(yōu)秀供應商,而優(yōu)秀供應商需要的是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政府采購競爭平臺。支持優(yōu)秀供應商,采購人只需為其提供這樣的平臺就足夠了,特別"照顧"由上述案例可見是行不通的,而且更為可怕的是,特別"照顧"還有可能毀了優(yōu)秀企業(yè),讓政府采購市場少了優(yōu)秀供應商,同時也讓自己永遠地失去這個優(yōu)秀的合作伙伴。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
然而,由于在實行政府采購之前,買誰的東西、怎么賣基本上是采購人代表說了算,而且在長期的采購實踐中,部分采購人代表也發(fā)現(xiàn)和培育了一些合作愉快的優(yōu)秀供應商,因此,在實行了政府采購,不能再自作主張、隨意確定供應商后,一些采購人代表便千方百計地去"幫助"那些長期以來合作愉快的供應商中標。比如說,在提出技術需求、編制招標文件時,采購人代表想方設法向自己心儀的供應商"靠攏",甚至還會對其制作投標文件進行"指導"。
不過,筆者提醒,這樣的"幫助"對供應商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招標文件的規(guī)定必須符合《政府采購法》的要求,不得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而其對心儀供應商制作投標文件進行"指導"也未必能發(fā)揮作用,還有可能幫倒忙。
因為利潤最大化是絕大多數(shù)供應商所追逐的,一些供應商感覺到采購人代表對自己非常感興趣后,就會認為該項目"非我莫屬"了。在這樣的思想驅(qū)使下,很多企業(yè)都會鋌而走險,在報價時最大程度地保證自己的利潤。
然而,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公開、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購氛圍會吸引眾多的供應商前來參與投標,而且政府采購的三種評分方法中,投標報價都是一個重要的評分因素,所以,在大多數(shù)供應商都以低報價來贏取中標的情況下,那些因為對中標有很大把握,而在價格上不多做權衡的供應商最終當然會與政府采購失之交臂。這樣的情況遇多了,企業(yè)經(jīng)營勢必會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每況愈下。
我國一個幾年前發(fā)展得很不錯的民族品牌就因為上述遭遇元氣大傷。這家供應商在了解到多年來合作得不錯的采購人有一個大項目要采購后,就把"寶"都押在了采購人身上。由于采購人代表也非常希望他們中標,從而保證項目的連續(xù)性和項目的順利實施,因此采購人代表對這家供應商給予了很多"指導"。
但結果是項目幾個階段的招標,這家供應商都因為報價大大高于其他供應商而出局。到了項目的最后一個階段,這家供應商已經(jīng)元氣大傷,如果再中不了標,單位的員工就可能都跑光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家供應商只能孤注一擲。為了獲取中標,報了一個非常低的價格。最終雖然中標了,但這一次他們的"賭注"卻下大了,他們的報價比次低報價低了一半多。在單位內(nèi)部雖然是鼓舞了一下士氣,但事實上這家供應商是在做虧本生意,前景堪憂。同時,這也導致采購人代表開始擔心起這家供應商的履約質(zhì)量。
政府采購市場不能沒有優(yōu)秀供應商,而優(yōu)秀供應商需要的是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政府采購競爭平臺。支持優(yōu)秀供應商,采購人只需為其提供這樣的平臺就足夠了,特別"照顧"由上述案例可見是行不通的,而且更為可怕的是,特別"照顧"還有可能毀了優(yōu)秀企業(yè),讓政府采購市場少了優(yōu)秀供應商,同時也讓自己永遠地失去這個優(yōu)秀的合作伙伴。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