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采購人代表一臉無奈的樣子,連評標專家也忍不住偷著樂了……"提起近期組織的一個裝修工程項目招標,某采購代理機構項目負責人還在為Q公司的"意外"中標忍俊不止。
據這位項目負責人介紹,在該項目采購過程中,在資格預審階段,采購人代表就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傾向性。采購代理機構項目負責人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但采購人代表也只是在言語上相對收斂了一些,讓P公司中標的想法卻始終沒有改變。在編制招標文件時,采購代理機構項目負責人更是費了很大的勁兒,才讓采購人代表把傾向性和排他性內容刪除。
到了評標階段,采購人代表作為評標委員會成員出現(xiàn)在評標現(xiàn)場后,又按捺不住內心希望P公司中標的想法,多次向其他評標專家表達了這一意向。采購代理機構項目負責人多次出面制止采購人代表發(fā)表傾向性言論,但采購人代表還是有明顯意向。雙方也因此而不快。
有趣的是,評標即將結束的時候,評審小組組長突然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問題:P公司投標文件中的施工進度竟然顯示的是2010年。"參與2012年的項目投標,P公司的施工總進度居然已經過了兩年,難道P公司會穿越嗎?"評審小組組長提出這一問題后,評標委員會成員中除了采購人代表臉色鐵青之外,其他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原來,P公司在制作投標文件時照搬了以前的施工組織方案,因為馬虎大意,施工總進度中的時間沒有改過來,顯示的仍然是2010年。排除P公司后,根據評標委員會的評審結果,Q公司最終中標。
"現(xiàn)在很多采購項目的評審過程都比較快,對于采購人代表有意向的投標文件,如果現(xiàn)場監(jiān)控措施不完善,同時又沒有監(jiān)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最好的處理辦法是評標委員會評審得更加仔細一些,找出其關鍵性的內容錯誤。這樣一來,采購人代表就無話可說了,否則采購代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會很難應付。"采購代理機構項目負責人如是對筆者說。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