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購系列談·我說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
在世界范圍內,近現(xiàn)代意義上的政府采購是指政府集中采購制度的產生。在發(fā)達國家中,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國家,其政府采購制度一經產生,也就意味著所有用于購買的公共財政資金都應該納入其中,因此政府采購也被稱為公共采購,并無我國隸屬不同部門主管、適用不同法律體系的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等之分。
當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有其產生的特定文化環(huán)境和制度條件,這種條塊分割的狀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回顧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走過的短暫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電子交易平臺的應用推動了我國政府采購從分散到集中,然后到集成。展望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未來,在從集成逐步走向整合的過程中,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將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分散到集中:搭建信息化平臺
規(guī)模產生效益,公開促進透明,競爭產生公平,專業(yè)產生公正,技術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正是在這些基本理論的支撐下,《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相繼出臺,開啟了我國從分散到集中的政府采購制度變革。
實踐證明,在分散采購下,可能的腐敗交易機會、可能的公共資金浪費、可能的"暗箱操作"帶來的政府公信力下降等負面影響,遠遠要比集中采購大得多。
那么,如何才能加快促成從分散到集中的轉變呢?當然,不斷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是根本辦法,在這其中,世紀之交的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正是信息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并將電子技術應用到政府采購,才逐步有了政府采購之初的各種信息庫建設、各個集中采購門戶網站建設、采購信息公告發(fā)布等。
不可否認,各個使用財政資金的單位在各自為政的分散采購下,同樣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搭建采購平臺,并完成其購買過程。然而,這種分散于各個單位的"碎片化"采購平臺運行模式,必然會造成監(jiān)督成本增加和監(jiān)督難度加大。同時,各自為政下的重復建設不僅不能發(fā)揮規(guī)模效益和各種政策功能,而且還會造成巨大的資金浪費。
為此,基于實現(xiàn)政府采購政策目標的需要,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散落于各個采購單位的小的交易平臺集中起來,并形成一個各個采購單位公用的集中采購交易平臺的想法逐步進入決策層視野。這個集制度、組織、人力和技術于一體的集中采購平臺的逐步發(fā)展與走向成熟,將會使政府集中采購逐步發(fā)展壯大,并有效發(fā)揮其應有的政策功能,實現(xiàn)制度設計目標。
從集中到集成:推行電子交易
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并非孤立獨行,而是融入到了世界和我國公共管理的發(fā)展潮流中,更是在我國行政體制和財政體制改革的指引下前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無縫隙政府"和"整體政府"已經成為發(fā)達國家政府改革的潮流。我國政府也在回應世界公共管理的變革中不斷完善自我,在提出要構建"服務型政府"之后,又積極探索并開啟"大部制"改革的時代。
在我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碎片化、分散化"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除了法律制度體系完備、操作規(guī)范的政府采購外,工程建設、土地交易、國有資產出讓、藥品及醫(yī)療器械采購、產權交易等項目分別在工程建設交易中心、土地儲備交易中心、衛(wèi)生行政部門委托的中介服務機構和產權交易所等多個平臺上運行,交易場所繁多、渠道相對分散,管理不規(guī)范、違法違紀事件時有發(fā)生,甚至演化為腐敗案件的高發(fā)地帶。公共資源交易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為此,通過整理各類公共資源要素,集中優(yōu)勢力量重構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已成為當務之急。
這些不同交易平臺的背后是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職權、不同的責任,同時還有不同的體制和運行機制。是否要將這些不同的交易內容集成到一起,共用一個平臺,共享同樣的公共資源,發(fā)揮共同的政策功能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些不同的交易對象有著太多的共同性:它們同屬公共資源,同樣要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則,同樣要實現(xiàn)共同的政策目標和價值體系。盡管在集成這些不同的交易平臺的過程中,必然存在這樣那樣的部門或者個人利益、權力之爭,但在國家或政府的公共利益上,在維護公共資源利益最大化上,在保證人民財產屬于人民上,任何部門或個人之間的權、責、利之爭都可以超越,也都會顯得微不足道。
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現(xiàn)代信息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為搭建更大的集成型公共資源交易技術平臺提供和創(chuàng)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梢哉f,正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促進了我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物理整合"。
從集成到整合:完善交易平臺
當然,公共資源交易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物理整合"上,應該積極回應國際社會改革潮流和我國推行的"大部制"改革精神,尋求公共資源交易的"化學整合"。如前所述,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公共資源交易"物理整合"中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大趨勢不可變,必將走向進一步的整合。
在這個陣痛的過程中,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將會發(fā)揮應有的、更大的作用。日益完善的電子技術被更多地應用到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必將進一步推動各個資源要素在共享這個交易平臺中獲得更好的磨合、分享更多的經驗、獲取更多的利益和收獲更多的喜悅。
實踐證明,公共資源交易組織人事的變革、法律制度的突破,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平臺的完善,能夠帶來原有資源要素"物理集成"下所不能產生的效果和效益,也更有利于實現(xiàn)公共資源交易的政策目標和價值體系。即使這種模式在短期內與相關法律制度相抵觸,也要在實踐變革中推行,并不斷地修訂完善法律制度。
在目前的情況下,公共資源交易實現(xiàn)"化學整合",要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為先導,帶動公共資源交易組織和制度的變革,這既是目前條件下相對較好的選擇,也是公共資源交易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有關部門應該消除維護局部利益的狹隘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推進這項工作。
我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已經走過了由分散到集中的漸進過程,正在進行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集成,下一步必將是公共資源交易的整合,包括組織機構、制度建設、人力資源、技術裝備、運行體制和機制等內容。只有通過"化學反應","整體政府"的目標才能夠實現(xiàn),"服務型政府"的精神才能得到貫徹,公共財政的政策功能才能得以落實。
(采購系列談·我說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征文系針對熱點問題進行的探討,文中表述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社。)
來源: 政府采購信息報 作者:王叢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