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采購亂象關鍵在源頭堵截
http://www.scshapp.com
發(fā)布日期:2014年12月01日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的不完全統(tǒng)計和測算,我國公共采購市場規(guī)模已超過20萬億元。近年來,公共采購領域屢曝“天價采購”“黑心采購”事件,其背后總離不開亂伸的“權力之手”。(11月27日新華網)
政府采購相對來說數量比較大,且又采取競標的方式,按說可以挑選到物美價廉的物品,可事實并非如此,如:一臺售價160多萬元的醫(yī)療器械,云南省某醫(yī)院采購價卻達220多萬元;一個小小的U盤,政府采購價為125元,市場價僅為90元。不僅如此,質量也存在問題:課桌椅全部是次等品,軍訓服成“開襠褲”等等。招標越招越“高”,越招越“次”,這樣的招標非同尋常。
招標中出現種種問題,無外乎存在如下幾種情形,一是明的招標,暗的已經定標,招標是假,內定是真;二是招標之后仍然有松動,以增加配置或者提升服務為名進行額外的加價;三是明知報價高,選高不選低,一旦中標后,從中再殺價,利益分成;不論是何種原因,都有部門和個人的利益摻入。招標中的腐敗與直接交易的腐敗更加隱蔽,這也許是招標不正之風難以隔斷的原因。
從招標程序上來說,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從制度上來說,非常的嚴厲,為何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以筆者分析,問題出就出在價格上,沒有對相關的物品制定個體的指導價或者限價,價格浮動的因素太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招標價并非是唯一的鐵價,還有松動的余地,而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就在于,預算過寬,只要以政府的名義采購,就視為正當,就能順利的拿到錢。
政府采購的開支實則是財政開支的一部分,年初有預算,年底進行結算,而能夠以“天價”或者“高價”購買,不能不說是預算預測的不準確,就高不就低,其中的余數太大。再則,結算也存在盲目,沒有對預算進行跟蹤。從一些部門的心態(tài)來說,預算一旦過低不夠用,必然會強烈要求進行追加,而預算過高卻不會主動要求降低,甚至會裝窮叫苦,還想增加,因而在這么一種態(tài)勢下,完全按照預算進行開支很難防止其中的漏洞。
購物得有錢,而購“天價”物更得增加錢,原本是低價物一進招標的圈成了高價,說明錢來得容易,想購高價就能購高價。有了這樣的“方便”,一些部門和個人就有了“鉆空子”的可能,反正錢有出處,能撈則撈,政府招標“8成高于市場平均價,超過一半的商品價格高于市場平均價1.5倍以內”也就有了市場。
正規(guī)采購成了不正規(guī),嚴格說起來在于源頭,如果掌錢的部門預算從嚴,對每項采購物品進行市場比較,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的監(jiān)管,不為高價埋單,哪個又超得了?要防止政府采購超標,不能只是“頭痛治頭”,還得從根本上進行治理,從開支的源頭進行阻截,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治理招標中的亂象。(宋喬喬)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