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左右著評標結果
http://www.scshapp.com
發(fā)布日期:2014年12月30日
采購人意愿能否左右評委會意見?
資格后審在評標環(huán)節(jié)中擁有何種地位?
※案情※
在某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組織的一批服裝面料公開招標項目中,共5家投標人遞交了投標文件。項目準時開標,由5名外聘專家組成的評標委員會在當天對所有投標文件進行了評議,并且依法推薦了3名中標候選人。之后,評標委員會和采購人對所有中標候選人進行資格后審,評議過程與結果在規(guī)則上不存在問題,但采購人對第一中標候選人并不滿意,同時,對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候選人也不是十分滿意。
在資格后審的第一輪,評標委員會和采購人并未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但在復核時發(fā)現(xiàn),3家中標候選人均未提供“經(jīng)過國家法定計量機構鑒定合格的檢驗檢測設備”的相關證明文件,而此條要求是招標文件中的*號條款,必須無條件滿足。故評標委員會對此3家投標人作廢標處理。這3家投標人均被廢標后,本項目剩余的實質(zhì)性響應投標人已經(jīng)不足3家,故本項目招標工作被終止。此后,項目經(jīng)重新修改招標文件、重新發(fā)布招標公告再次進行了采購。
項目原第一中標候選人在看見廢標公告后對評審委員會做法提出質(zhì)疑,質(zhì)疑內(nèi)容涉及資格后審等具體環(huán)節(jié)。但因為該項目的上述處理結果合規(guī)合法,故第一中標候選人的質(zhì)疑被駁回,此項目第一次采購過程順利結束。
※分析※
本案中,有3個細節(jié)問題值得思考。
第一,評標委員會本應對評標結果擁有絕對的決定權,按照法律規(guī)定,采購人是不能隨便更改這一決定的。然而,本案中,專家自認為其評議是合法合規(guī)的,只因為采購人單方面不滿意,采購結果最終受到影響。而代理機構在對投標文件進行審核時發(fā)現(xiàn)了可以廢標的條件,矛盾被化解。那么,在各方博弈中,到底誰左右著評標結果。
第二,本案有關資格后審的問題也引起了各方關注。根據(jù)資格后審原則,在確定中標人之前,評標委員會及采購人需要先對項目的第一中標候選人進行資格后審,如果審核通過,則將合同授予該投標人;如果審查沒有通過,將按排名排序?qū)υ摪乱粋€中標候選人進行審查。以此類推,直至確定最終的中標人。那么,資格后審在評標中的地位如何?對評標結果又有何影響?
第三,本案中,投標人的質(zhì)疑和投訴大多源于信息的不對等,而資格后審的過程是保密的,但之后還是收到了供應商對評標委員會的質(zhì)疑,說明有人泄露了信息,由此也引發(fā)了對評標信息保密性的討論。
關在籠子里的自由裁量權
在評標過程中,評審專家常被認為擁有掌控投標人生殺大權的權利,也就是所謂的自由裁量權,這一權利對評標結果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自由裁量權的本質(zhì)是在一定價值原則下的自我行為選擇,是政府必須掌握、且不容忽視的權利。但這一權利的尺度卻很難拿捏?!?nbsp;北京物資學院商學院教授倪東升解釋,“過去曾擔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安南指出:私心、用智、自由裁量和尋租是導致腐敗的溫床。因此,這一權利也需要關進籠子里加以限制?!?
“當然,本案中,導致項目廢標的原因是投標人均沒有滿足招標文件中的必要條件,不涉及專家自由裁量權?!蹦邧|升隨后補充道。至于評標專家的自由裁量權對評標結果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倪東升認為這一點無可厚非,“在評審中,客觀分無法更改,而主觀分難以量化。因此,專家的自由裁量權可能很大,甚至對采購結果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此時,考驗的就是代理機構在其中的平衡能力?!蹦邧|升說,“具體到現(xiàn)實中,自由裁量權到底用不用,視具體領域而定。既要看中介機構把握的尺度,也要看三方博弈的結果?!?
“的確,評標委員會的自由裁量權必然存在。” 在這一問題上,北京建緯律師事務所主任譚敬慧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斑@主要由于招標文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招投標過程中,評標辦法也許不能完全覆蓋之前招標文件中所提出的條件,在此情況下,只能依據(jù)法條來判定?!弊T敬慧說,“此外,對經(jīng)濟合理性的判斷也會動用到自由裁量權,如對于低于成本價不能中標這一規(guī)定,專家又該如何判斷成本價?當評標辦法本身無法判斷時,專家自然會動用自由裁量權?!蓖瑫r,譚敬慧補充,所有的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的,行使自由裁量權也意味著專家需要承擔一定的義務。
那么,評標專家該如何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譚敬慧認為專家應先尋找到正當且合理的依據(jù),而對于這種邊界的把握,取決于專家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全面掌握信息的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當然,獲得更多信息也意味著需要消耗更長的時間,因此,行使權利的時間是否延長十分值得探討。
對于這一問題,陜西省招投標協(xié)會顧問、專家委員會主任陳川生將評審專家的責任歸納為三權兩責,即對文件真假的質(zhì)疑權、對供應商好壞的評審權與對中標候選人名次的推薦權,與權利對等要承擔的義務包括對評審意見與結果承擔個人責任與保密責任。他認為評審專家在評標過程中,對于那些可以從有關渠道獲得信息并給予分值的顯性因素,專家的自由裁量權是受到限制的,而對于那些諸如工程設計理念等隱性因素,則需要專家充分發(fā)揮自由裁量權。
“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是專家的權利責任是不對等的。本案最終以投標人不足3家作廢標處理,我個人不贊同這樣的做法,開標以后是參數(shù)的競爭,而不是人數(shù)的競爭?!标惔ㄉ硎?。
對規(guī)則的把握是一種權利
招標采購活動往往是各方利益的匯集點,采購的結果更是各方博弈的重點,但實踐中,采購人的期望往往與專家評審結果大相徑庭,采購人意愿是否能左右評標委員會意見?代理機構又該如何在多方博弈中平衡關系?
“采購人發(fā)現(xiàn)評標結果對自己不利就想方設法進行阻撓,這種現(xiàn)象會不會發(fā)生,很大程度取決于采購人對法律規(guī)則的掌握程度。這種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中的確存在,但我不認為這是驅(qū)使評委、代理機構更改結果的根源。”倪東升認為,對于代理機構作用的評價是分領域的,有的采購事項的確存在中介在引導的情形,這是不正常卻難以避免的。
在談到代理機構在利益博弈中扮演的角色時,中國遠東國際招標公司副總裁劉學東認為代理機構還能做得更多?!按頇C構不是評委,卻需要協(xié)助采購工作順利執(zhí)行。雖然最終的采購結果是由評標委員會出具,但代理機構仍需要負擔一部分責任。本案中,由于不能滿足采購人意圖,代理機構在對投標文件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各方均沒有滿足的資格條件,最終化解了三方矛盾,所以我認為代理機構需要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對于是否能在其中有所作為,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對業(yè)務熟悉與法律知曉基礎上。”劉學東表示。
“在政府采購中,編制招標文件和組織評標的能力依然是代理機構的基本能力,具體到本案,評審對象是在沒有滿足法律規(guī)定的前提條件下進入了評審環(huán)節(jié),其程序是不合法的。事實上,當代理機構發(fā)現(xiàn)評標委員會沒有根據(jù)法定程序而組建,或沒有依據(jù)法定程序評標時,應在第一時間予以糾正。”陳川生援引財政部18號令對評標程序中比較與評價步驟的規(guī)定,即評審委員會需要按照招標文件規(guī)定的評標方法和標準,對資格性檢查、符合性檢查合格的投標文件進行商務和技術評估,以及綜合比較與評價。他認為本案中專家在評標時,沒有檢查投標文件是否合格而直接評審,是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保護專家公正性
“資格預審與后審是對立的,這兩種方式的相同點在于都需要在開標之前先審查,再評標。對于評審中需要主觀判斷的內(nèi)容,大多需要憑借專家經(jīng)驗,對投標人進行快速篩選,一般資格審查不合格的投標人是不能進入下一程序的?!蹦邧|升表示,本案在復核時發(fā)現(xiàn)3家中標候選人未滿足投標文件中的*號條款而作出廢標處理,而事實上,參與投標的供應商一共有5家,評審委員會卻沒有考慮其余2家投標人資格條件是否符合,再進行下一步評審?!耙虼耍@個案例還不夠充分?!蹦邧|升補充道。
對于評標過程保密性的問題,陳川生認為,法律規(guī)定對評標過程進行保密是對專家公正評標的一種保護,如果在透明的情況下,可能專家會有顧慮不敢講真話。因此,法律設置時,應確保評審環(huán)節(jié)的保密性,保護專家公正地發(fā)表意見。但是現(xiàn)行法律的缺陷在于,當投標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取證很難。實踐中,對于一些評標過程存在明顯問題的案件,由于沒有證據(jù)而難以處理,從而引發(fā)現(xiàn)實矛盾。
“具體來說,信息保密分不同的層面,除了專家需要對評審信息進行保密外,中介機構也會為避免不必要麻煩而對信息進行保密?!蹦邧|升說,“對于供應商來說,對投標報價的保密,是會對其產(chǎn)生直接影響的。當然,這些信息具體要保密到什么程度,值得探討。”(朱穎)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