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國教育會計學會高校政府采購分會2018年會員代表大會在南京大學舉辦。分會成立一年以來,圍繞高校采購政策研究、業(yè)務培訓、經驗交流等方面,在會員單位之間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會議對此給予了肯定,并就“互聯網+”思維下的高校政府采購“放管服”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
會議由清華大學實驗室與設備處處長黃開勝主持。南京大學副校長薛海林在致辭時表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內涵式發(fā)展階段,“雙一流”建設日漸重要,而學科建設是前提和基礎,高校政府采購在加快學科建設中一直是有力的服務支撐保障。尤其是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支持高校建設的專項資金都有所增長,采購規(guī)模也不斷增大,這對高校采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采購負責人更應在“放管服”背景下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做好管理和服務。他強調,目前高校教育與現代化不斷融合,高校政府采購在利用“互聯網+”思維的同時也應正確處理好規(guī)范和效益之間的矛盾。
“高校政府采購工作開展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著近百家直屬高校、事業(yè)單位,近百萬教師、學生、干部的教學、科研學習和工作,因此,高校政府采購是我國高等教育建設的重要部分。”教育部政府采購中心一處副處長賈川在發(fā)言時指出,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政府采購作為國家財政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擔當起新時代下的新任務。他同時提出了三點新任務:一是發(fā)揮黨建對政府采購業(yè)務的引領和促進作用作為;二是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符合高校特點、適應高校發(fā)展的學會發(fā)展之路;三是高校采購應積極探索在“互聯網+”思維下如何踐行“放管服”改革精神。
中國教育會計學會副會長、秘書長馬文華介紹了分會成立的歷程和職責。她指出,分會為廣大教育系統的財務人員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這將有助于培養(yǎng)一支教育財務隊伍。2018年,分會將繼續(xù)輔助行政單位做好工作,充分發(fā)揮“拾漏補遺”作用,通過各地高校的調研報告向有關部門如實反映當前高校采購的整體現狀和趨勢。
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教育會計學會高校政府采購分會副會長賈曉津則從政府采購發(fā)展階段、高校政府采購現狀、趨勢及展望三方面作了主題發(fā)言。他表示,當前高校采購還存在經費來源多元化、責任主體復雜、采購品目多、需求多樣化等現實問題。未來電商將是主流,采購人也會進一步利用電商平臺的選購功能去選采;專家?guī)鞂⒂蓻Q策向咨詢方向轉變,決策權也將逐步歸還采購人;政府采購信息化將充分借助留痕、遠程咨詢、評審等便捷優(yōu)勢繼續(xù)作為提高采購效率的手段或方法。
此次會議分為六個小組,就“互聯網+”思維下高校政府采購“放管服”作主題討論。各小組代表集思廣益,指出高校采購目前存在資源無法共享、信息報表銜接復雜、專家?guī)旃蚕黼y等問題,呼吁打破數據共享瓶頸,建立全國統一規(guī)范的高校政府采購平臺。
中山大學、分會常務副會長賈延江向與會代表報告了2017年度工作和2018年度工作計劃安排;中山大學、分會秘書長林明河對2017年財務工作和2018年年度財務工作預算安排作了報告,并解讀了分會管理辦法修訂說明。與會代表還選舉產生了新加入的副會長、常務理事長。
中山大學副校長、分會會長李善民作會議總結發(fā)言。他指出,高校政府采購工作是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建設的需要,也是實現建設一流大學和學科的重要保障,更是規(guī)范高校預算支出、防范廉政風險的重要措施。會員單位應充分利用分會平臺開展交流、研究和合作,協同推進招標采購信息化建設,推動資源和信息共享,力爭在政府采購政策研究方面發(fā)揮助力作用、在政府采購培訓方面發(fā)揮支撐作用、在高校政府采購交流方面發(fā)揮示范作用。
教育部政府采購中心相關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等93所高校的160余位會員單位代表及部分媒體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高榮月)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