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無授權不可為”。對所有的政府采購從業(yè)者來說,這似乎是一句“金玉良言”。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政府采購工作政策性、法規(guī)性強,全流程必須于法有據(jù),師出有名。否則,輕者遭受質疑投訴,讓工作被動;重者可能違規(guī)違紀,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但是,我們也要警惕這樣一種現(xiàn)象:少數(shù)工作人員,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錯誤解讀“法無授權不可為”,曲解法律法規(guī),不敢擔當,把“分內事”變成了“分外事”。筆者在這里簡單舉幾個例子:
比如,個別地方的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把工程采購項目當做“燙手的山芋”,只要是工程項目,就要前思后想甚至是“拒接”。這顯然不是敬畏法規(guī),而是扭曲了法律?!墩少彿▽嵤l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七條明確規(guī)定了政府采購工程的范圍。政府采購工程是指建設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服務。如果監(jiān)管部門拒絕接受政府采購工程,那就是不學法,不懂法,同時也是一種不擔當?shù)谋憩F(xiàn)。
此外,還有一部分工作人員怕麻煩,圖省事,出臺了“土政策”。對“公開招標是政府采購的最主要方式,是項目就要執(zhí)行政府采購?!庇谑遣活櫣_招標限額標準等規(guī)定,總認為,“千錯萬錯,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總不會錯”。其實這也是誤讀法律、生搬硬套的行為。按照《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政府采購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服務,采用招標方式采購的,適用《招標投標法》,而采用其他方式的則適用依法不進行招標,應當依照《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目前,依法不進行招標的政府采購工程可以適用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和單一來源采購三種方式采購。同時,該規(guī)定屬于強制性內容,即依法不進行招標的政府采購工程,按照規(guī)定,采購人亦不得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進行采購。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無視政府采購的效率和節(jié)約原則,不講大局,因為害怕?lián)煻鵀E用權力,幻想“一勞永逸”,結果干脆繞開法規(guī)。比如有的縣(市)區(qū)自行設定較低的標準,不僅造成了成本與效益不匹配的問題,而且導致采購效率低下。這種行為既扭曲了政府采購制度的設計本意,又人為地增加了行政成本,給采購人帶來不便。
在推行“放管服”改革方面,則存在管理不適度的問題。如,《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以下簡稱74號令)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采購的,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組織具有相關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員與供應商商定合理的成交價格并保證采購項目質量。不過,《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74號令等均未明確“具有相關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員”如何產生。而有些地方為了“偷懶”則強制要求采購人在省專家?guī)熘谐槿<摇4伺e違背了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是懶政的表現(xiàn)。
總而言之,敬畏法規(guī)和敢于擔當并不矛盾。不僅如此,二者更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政府采購工作既要嚴格按法規(guī)辦事,又要敢為、善為,不消極,不推諉,在敬畏法規(guī)和敢于擔當中,筑牢防線,規(guī)范流程,改進作風,提升效能,政府采購工作之路才能“平坦通達”。(程曉述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財政局)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